历史: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说课课件(北师版八上).ppt

历史: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说课课件(北师版八上).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甲午中日战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中国历史》 说 课 思 路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教 法 学 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感 悟 2 教 材 分 析 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是中华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此后,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救亡图存的探索,所以,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举足轻重! 教材地位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教 材 分 析 教材整合 黄海海战 《马关条约》 瓜分中国的狂潮 冰心的警醒 --导入新课 冰心的哀痛 --突破难点 冰心的嘱托 --升华情感 教 材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说 课 思 路 1.市级重点中学八年级学生 2.课外阅读丰富,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3.善于表现,渴望展示 4.对自主学习缺乏相应的主动性 5. 学 情 分 析 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不足 说 课 思 路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目 标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教学要利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其潜在的发展可能,合理组织教学,使教学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上,即“跳一跳,摘到苹果”。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以黄海海战为代表的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 列举《马关条约》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对探究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展开讨论,合作学习. 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方法。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说 课 思 路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教 法 学 法 探究与合作 学习法 讨论法 史料分析法 教 法 学 法 创设情境、设疑讨论、分组合作探究等方法 多媒体辅助 说 课 思 路 教 材 分 析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教 法 学 法 教 学 过 程 “引” 教 学 过 程 指导思想: 教师引导, 逐渐淡出, 学生为主体。 教师 学生 “升” “探” 教 学 过 程 “引”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冰心的警醒 “探” 多媒体展示:设置三个探究问题,由浅入 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1 2 3 教 学 过 程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合作学习。 1 日本的一些右翼史学家曾说:“1894年的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日本史学家的观点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吗? 中 国 台湾 日本大陆政策 亚洲乃至全世界 满 蒙 朝鲜 日本 蓄谋已久 教 学 过 程 1 日本的一些右翼史学家曾说:“1894年的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日本史学家的观点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和观看视频,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并体会邓世昌的爱国精神。 教 学 过 程 重点突破 “我北洋水师何致如此?我大清国运何致如此?” 丁汝昌 2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认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材料一: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在战争中,爱国官兵奋勇杀敌,各地人民也纷纷组织团练协助清军作战,“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 ——陈家顺 《红旗来了》 材料二:1895年,题于京城城门: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闻尘偶记》 教 学 过 程 晚年的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族感情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

文档评论(0)

藏灵阁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4135152000030
认证主体深圳市南山区美旭的衣橱服饰店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40300MA5GRW267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