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西方文论教程教学课件-第十章 精神分析与原型批评文论.pptVIP

新编西方文论教程教学课件-第十章 精神分析与原型批评文论.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 精神分析与原型批评文论 概述 第一节弗洛伊德的文艺观 第二节荣格的文艺观 第三节弗莱的文艺观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又称为心理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到20世纪中叶,发展成盛世浩大、影响颇广的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 形成与发展:精神分析学发端于精神病的医疗实践过程之中。 1885年,弗洛伊德在夏尔科(Jean Martin Charcot)的指导下研究歇斯底里病和催眠术,他对催眠方法不满意,开始用“自由联想法”治疗病人,通过研究,他发现许多病症与病人童年经历有关,许多也与性有关。 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作出版《歇斯底里研究》,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的诞生。 1900年,弗洛伊德写成了《梦的解析》一书,并大体上构造起了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 精神分析学派 1900年后,弗洛伊德周围开始陆续聚集了对精神分析感兴趣的人,其中包括阿德勒和荣格。 1908年,在奥地利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1909年,弗洛伊德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并应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邀请,去美国以《精神分析学五讲》为题作了演讲,这意味着正统心理学界开始正视精神分析理论。 而弗洛伊德和所有弟子之间的关系,最后都因为对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分歧而决裂,其中荣格发展处以原型理论为基础的分析心理学理论,成为“荣格心理学”。最终弗洛伊德的系统由女儿安娜·弗洛伊德继承。 精神分析与原型批评文论 精神分析与原型批评文论主要是指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影响下,由弗洛伊德、荣格和弗莱等人创建的文艺思想。该理论与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呈现出跨学科的特征。 主要见解 弗洛伊德:“升华说”、”俄狄浦斯情结” 荣格:“原型论” 诺斯洛普·弗莱:“神话—原型批评” 精神分析与原型批评文论的不足 医学的学理背景和研究文艺的目的之一是为佐证精神分析的某种理论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某些分析和探讨类似于临床诊断,这自然无形中削弱了文学艺术的魅力。 更应注意到的是,他们的欲望转移和原型显现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将复杂的艺术活动简单化了 本章关键词 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 源出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意为儿子生来即存在的对母亲的占有欲望,对父亲的嫉妒甚至怨恨。弗洛伊德借用这一概念,强调人的性本能的普遍性和根深蒂固,并认为这是人类罪恶感的来源,也是在多子女家庭中影响个人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升华(sublimation): 在物理学中,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弗洛伊德运用升华概念,指本能冲动以能被社会承认或者接受的方式转变。艺术想象具有升华的功能,能使羞于见人、难为社会所容的纯粹本能欲望以社会所允许的方式展示出来,使艺术家和欣赏者被压抑的欲望得到宣泄和满足。 本章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 指先天存在于每个人心灵中的深层无意识,具有集体性和普遍性,与个人经验无关。荣格强调,集体无意识决定着人类心理和精神运行的一般模式,是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型(archetype): 原型观念在西方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宗教学、神学、哲学中都有相关思想。从词源学上看,“arche-”这一词头本身是“最初”、“起始”的意思。从荣格的表述看,它是指一种反应倾向或领悟模式。从弗莱的表述看,原型是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或者结构、主题等。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文艺观 一、“力比多”的转移 二、白日梦的升华 三、精神紧张的消除 四、艺术的永恒主题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出生于捷克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此后长期从事精神病医疗与研究工作。被誉为可与马克思、爱因斯坦相媲美的犹太伟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一般以1913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用“无意识”的本能和欲望来解释人的心理活动,后期则提出“三重人格结构”说,使精神分析学作为一种理解人类动机和人格的理论体系确立起来。 在对精神病理现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弗洛伊德注意到人类的潜意识与文学艺术之间的密切关联,力图以心理分析的方法阐释文学艺术,又希望用文学艺术去印证心理分析的相关理论。他的某些原创性见解,这些见解在后来的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中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代表作有《释梦》、《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等 一、“力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