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简答论述整理.doc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桩誓愿 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在其代表作《窦娥冤》中设计的情节,女主人公窦娥在 含冤临刑前发出了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她要苍天证实她的清 白无辜,她要借异常的事象向人间发出强有力的警示。 [充分揭示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 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 1] 通过这惊天动地的描写,关汉卿希望唤醒世人的良知,激发世人对不平世道的愤 慨,催促世人为争取公平合理的社会而抗争。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 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 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 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1] 兴盛的原因 元杂剧兴盛的基本前提 1.城市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充分的 物质条件。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特别是作为都城的开封、 大都、杭州等地更为繁盛。 2.观众统治阶级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元朝的贵族对 歌舞、戏曲的爱好,有不少文献记载。 二、元杂剧兴盛原因的几种说法 作为元一 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在当时十分繁荣,从而使它在文学史上获得了和唐诗、 宋词并称的地 位。后人对其繁荣的说法不一。明沈德潜《万历野获编》和臧懋循《元曲选序》认为元代以 词曲取士是元杂剧发达的原因。 李开先说是元朝政治衰微,文人沉下僚的结果。王国维则把 之归于元初科举之废。孙楷第的认识就全面了一些。他认为元宫廷特尚杂剧,时人之爱好, 书会才人与俳优密切合作。 三、元杂剧兴盛的三大原因 1 ?艺术原因: 各种 戏曲艺术的积累和发展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 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 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的成熟的 文学剧本。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等为戏曲准备了故事内容, 并且提供了为人民所熟知的人物 形象;说唱诸宫调的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形式直接影响了戏曲的体制; 各种队舞使戏曲的舞 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傀儡戏、影戏也给吸取的舞蹈动作和脸谱以影响。 它们的发展使戏 曲表演艺术渐趋成熟,同时也为产生优秀的文学剧本准备了条件。 2?政治原因: 元 政府的文化政策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 元是少数民族政权,文化素养低,不重视 科举,曾经多年不开科考试。造成知识分子缺乏出路。 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促使一部分人从事戏曲活动。 3?经济原因:经济;元承接 宋的繁荣,特别是商品经济。 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城市的畸形发展。 发展阶段元杂剧的发 展可分为三期: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一年( 1234 —1294)。中期,自 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三年( 1295 —1332)。晚期,元顺帝帖睦尔统 治时期(1333—1368)。初、中、晚三期,杂剧创作在地域上的变化,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 各自的特点。元代杂剧创作主体的分析。 对元杂剧创作影响最大的两类作家。关汉卿, 元代 浪子文人的代表。 思想:元时阶级、民族等矛盾尖锐,人民需要更加方便、通俗的方式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特别是北方的人南下后,南北思想有很大的交流,使人们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多彩。 这一切造成元杂剧的繁荣 崔莺莺和杜丽娘的形象比较: 二、崔杜的形象分析 崔莺莺 《西厢记》不过是一落难书生遇见贵族千金的老套故事,但王实甫的处理方式实在与众 不同。莺莺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 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 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的描写实在精彩。 一个既有外在的凝重, 又有内在 的激情的相国千金的形象就深深的进入读者的视野里。 莺莺作为相国家的小姐,出身高贵,身世显赫,她 针指女工,诗词歌赋,无不通晓 ”, 深受封建礼教文化的熏染是必然的。 她的家庭出身要求她一切行动都必须合乎规矩礼法。 当 其父病殂后,家族势力下降,十九岁的莺莺本就是一个冰雪聪明的人, 她一定深谙人情冷暖, 知道人世炎凉,所以自己也会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大家闺秀的风范, 以安慰孤苦伶仃的 老母亲。她和张生的爱情在老夫人赖婚前都是秘密进行, 发乎情,止于礼”,所以当老夫人 赖婚时她只能暗地里垂泪、埋怨,尽管她很不满这个现状。所以她才会有闹简、赖简的反复 多变,假心假性”。崔莺莺和张生长亭送别,她明知老夫人的许诺未必可靠,但仍怀着一丝 希望,希望张生取得功名后回来完婚,使他们的婚姻尽量 合法”地达到目的。她这个宁肯牺 牲自己来保全家庭和寺庙的善良女子所表现出的非凡魄力和勇气, 也正是埋藏在其温驯矜持 外表下的魄力和勇气才使她和张生的爱情得以产生、发展以至最后的共效于飞。 一登场, 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脱离了母亲的视线范围的莺莺是一个伤时感春的少 女。闲愁万种”中有对韶华虚度的感伤, 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