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高效复习13份(付).pptx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高效复习13份(付).pptx

  1. 1、本文档共3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高效复习 专题一思维导图·体系构建 本专题围绕一个制度、两大阶段及三大线索。(1)一个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2)两大阶段: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三大线索: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主题归纳·纵横贯通【纵向贯通】 纵向贯通一: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特点和规律性认识 1.过程: (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4)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5)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改道为路。 (6)元代:地方推行行省制,属于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7)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 2.特点: (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管理者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3.规律性认识: (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王朝建立初期,一般都要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的后期,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 (2)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比如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效率降低的局面出现。 (3)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变革为辅。 (4)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纵观中国2 000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拓展延伸】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1)调整中央机构:秦始皇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隋唐开始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设立南书房,后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其职权的转变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在地方废行省,设立三司。(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事务。(4)注重官员的选拔:汉朝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和清朝“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由镇压儒生,到控制官员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人民。【思维训练】下表为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 )A.科举改革成效显著 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C.经济重心南移加快 D.地方机构日渐臃肿时间州县公元960年111638公元979年2971 860【解析】选B。题干中979年与960年相比,州、县数量增多,表明地方被分化,中央权力增大,故选B;题干州县数量变化与科举制关系不大,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州县数量的增多,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C;题干反映的是州县数量的增多,反映不出地方机构情况,排除D。 纵向贯通二: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 1.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演变概况 (1)夏、商、周三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礼”并立。 ①商、周建立起以“亲亲”“尊尊”为主要原则的宗法法律制度。 ②夏、商、周的法律制度包括“礼”和“刑”两个方面。三代强调礼治,礼和刑尚未融合为一体。礼主要用于调整贵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刑主要用于控制社会下层劳动人民。 (2)春秋战国至秦朝——成文法及法治阶段。 ①春秋后期,以郑国子产“铸刑书”和晋国赵鞅“铸刑鼎”为标志,法律制度开始出现重大变化,刑罚体系开始向成文法转变。 ②到战国变法以后,与君主集权制度的建立相适应,以秦国为代表的诸侯国建立起以刑罚为主体的成文法律体系。 ③秦代崇尚法治,在各领域皆有法律,在法律实践上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 (3)两汉至隋唐——法律儒家化阶段。 ①从汉武帝至魏晋南北朝,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援礼入法”,即法律儒家化。 ②隋唐时期,《唐律疏

文档评论(0)

139****81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