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新的变革,为了在竞争 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立足于创建学校品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快学校 自主发展步伐, 促进学校持续、 和谐、健康地发展。 特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我校有学生 570 余人,教师 43 人。其中,中级职称教师 29 人,初级职称教 师 13 人,未定职称 1 人。研究生学历 1 人,本科学历 32 人,大专学历 10 人。 (二)发展优势 学校经过长期艰苦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无论硬件和软件建 设都有了长足进展,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在新课改背景下, “团结、合作、和谐、发展”已在学校教职工中形成共 识,“学校在和谐中发展,教师在协作中进步,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全面推进了 素质教育。 2 、积极开展学校制度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及校本行动研究。 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科研兴教、科研强校”已成为广大教 师的共识,凸显了学校特色,提升了学校核心竞争力; 3、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常规化管理逐步走向过程化、具体化,校本研究走 向正规化,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重视学生良 好行为习惯养成,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以德治校取得明显变化,人性化管理唤起 学校谋求发展的迫切需求。这是师资流动与政策变化都难以削弱的优势; 4 、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已经形成。几年来,努力实现“让每位学生都 得到更好发展”的承诺,着力打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广大教师积极实施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形成了我校教师独特的教 风,从而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和质量。 5、课改实验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课改,既使教师转变了教育理念, 又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平台。 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新方法, 并通过参加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县市级以上教研活动和各种教学比赛,努力提 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 在近两年县级以上教坛新秀、 优质课评比中, 涌现了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年轻教师。 (三)面临问题 通过对以往工作的总结,确认了学校发展中蕴藏的潜在优势,但是我们不能 因此无视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与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人士 的访谈、书面调查,我们发现以下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1、丰厚的校园文化尚未形成,品牌概念意识不强。 近些年来,在经历了对硬件设施与升学率的绝对追求后,学校的发展开始由 粗放型发展向提升内涵型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我们立足于学校传统,高瞻远瞩把 握未来,分析学校自身优势与不足,形成学校的个性化,打造学校品牌。学校在 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意识不强。在学校发展中,形成了学生乐学、教师敬业的优 良传统,学校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没有充分发扬、利用,缺乏对文化积淀整 合的创新意识。 因此,学校没能够在充分把握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丰富的校园文化。 2 、学校质量内涵的个性不鲜明 质量内涵应当由学校结合当地社区需要、经济发展需要、学生实际现状与发 展需要而提出,并不断改进,最终形成富有学校个性化特色。教育方针是国家对 办学质量、办学方向等宏观层面的基本要求,它没有必要对学校的质量内涵做出 详尽的规定。在以往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学校缺少这一方面的理性思考。 3、教育改革过程中学校引领作用的发挥不充分。 教育改革以来,学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改革模式,积累办学经验,形成了一 些有价值的成果。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学校并没有充分发挥深入研究探索、实 验的功能,改革基本上是一种被动行为。实践证明,变革的实践产生新的理念, 新的理念又将带来新的探索与变革,只有形成良好的理念与实践变革的互动关 系,学校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 4 、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教育模式、育人方式呈现多样化,以适应学生多 元化发展需求。由于以前“应试”教育较为注重学科知识,忽视学生其它能力, 以致于限制教师的发展。因此,很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