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5:第26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VIP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5:第26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PAGE PAGE 1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化   一、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末清初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可按四条线索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线索1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儒学思想,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学。儒学的“德治”“仁政”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时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诸侯争霸的需要,所以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线索2 儒家思想的改造与独尊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线索3 儒家思想的转型与成熟 宋明时期:朱熹、王阳明等人汲取佛、道两教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完成了理论化和思辨化的发展过程,从理学到心学,儒家思想更加适应统治者的统治需要。 线索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二、科技文化: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造纸术、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方面取得辉煌成就;隋唐时期发明火药和雕版印刷术,宋元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明清时期古代科技进入总结时期。春秋的《诗经》、战国时期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汉代的汉赋的发展,魏晋时期书法和绘画成为自觉的艺术;唐诗、宋词、元曲的繁荣,隋唐书法全面辉煌,宋代文人画发展;明清时期,书法、绘画、小说等成就突出。 第26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纲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背景 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起来并受到重用。 ④思想文化:出现      ,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早期儒学 时期 代表 人物 主张 地位和影响 春秋 孔子  (1)政治  ①思想核心是“仁”  ②强调统治者     ?  ③“克己复礼”  (2)教育:“有教无类”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被尊称为“万世师表” 战国 孟子  (1)政治  ①“     ”?  ②民贵君轻  (2)伦理:主张“性本善”  儒家学派两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荀子  (1)政治  ①“     ”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  (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 3.其他思想流派 流派 代表 人物 地位 思想 道家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提出了“    ”的政治主张;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 庄子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   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法家 韩非子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主张君主集权,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图解历史】 “百家争鸣” 【图解历史】 孔子的思想体系 【误区警示】 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   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 【易混辨析】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命题点一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史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史料二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 史料三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③。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 ——《荀子·王霸》 ■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孔子的治国主张。①表明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2)史料二体现了孟子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②表明孟子主张让农民得到土地,勿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3)史料三反映了荀子的民本思想。 ③表明了人民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得百姓、兴天下的观点。 ■ 史料运用 综合三则史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孔子等人的儒家治国理念的积极性与保守性。 ■ 史论归纳 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比较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