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天山一号冰川环保登山活动环保考察报告.docxVIP

1999天山一号冰川环保登山活动环保考察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1999天山一号冰川环保登山活动环保考察报告 1999天山一号冰川环保登山活动环保考察报告 1999年五月1日-3日,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新疆中国旅行社,新疆环境保护局,新疆工学院,新疆大学等单位组织登山爱好者及环保志愿者一百四十多人参加了“天山一号冰川环保之旅〞,此次行动的主题是“走向山野,拥抱自然〞,主要行动是南北双跨攀登一号冰川主峰--海拔4462米的天格尔峰,并清理冰川附近的垃圾本次活动环保目的为: l 考察冰川及乌鲁木齐河上游的生态环境 l 清理冰川附近的垃圾 l 进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一、冰川及乌鲁木齐河上游的生态环境 根据我们的调查,冰川及乌鲁木齐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根本上未受到人类的污染。在冰川下方三--五公里处, 有国道216 沿山谷穿行,路边有中科院兰州冰川所、乌鲁木齐气象局大西沟气象站、“中国一号〞冰川水取水点等单位和人工建筑,但间隔 冰川较远,对冰川影响不大。从国道216路边气象站到一号冰川有一条简易公路,是几年前兰 州冰川所修建的,现主要用于冰川考察和旅游。游人可乘车直达冰川附近的一个平台,平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一般作为汽车停车场,游人从这里出发,间隔 一号冰川仅300 左右。 冰川附近的自然环境分四种类型,冰川,雪原,高原草场和乱石坡,其中冰川和雪原根本未受人类干扰;高原草场分布于公路到冰川之间的缓坡上,出产药用植物红景天,近年来被挖掘破坏严重,草地上千疮百孔,到处是挖掘后留下的土堆。 二、冰川积雪及融水监测结果 在冰川附近,我们采集了天格尔山顶峰积雪、大本营附近积雪和冰川融水进展监测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PH 总硬度 溶解性总固体 氯化物 Fe K Na 天格尔山顶峰积雪 7.64 13.0 56 2.4 0.0236 0.49 0.98 大本营附近积雪 7.74 16.0 64 5.4 0.0337 0.22 0.54 冰川融水 7.59 48.6 276 6.7 0.0356 0.57 2.86 自来水 7.72 227.2 412 43.8 0.0418 5.36 8.37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450 1000 250 0.3 监测结果说明,所采集的样品分析结果浓度均处于极低的程度,与我们日常饮用的自来水的浓度值相比,均低于样品1到19倍不等。主要指标也远低于国家公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由此可见,一号冰川水资源的水质处于非常好的状态下。 三、登山队活动对冰川的影响及冰川附近的垃圾污染状况 1、冰川附近的垃圾污染状况 在登山活动中,我们重点对登山区域,冰川和旅游停车场三个区域进展了考察。 登山区域和冰川区由于被积雪覆盖,普通游客难于到达,没有发现被人类污染的迹象,根本上保持了冰川的原始相貌。在冰川下方,有两块传统的登山宿营地,间隔 冰川和水源大约50米左右,在这里,我们没有发现以往登山活动留下的遗弃物。但在间隔 冰川仅300百米的停车场附近,却发现有大量的塑料瓶,易拉罐等不易降解的物质,还有煤和燃料油油渍等,垃圾有的随地抛弃,有的被集中后用石头压在 原地,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和视觉效果,也有损冰川的清洁形象。 2、各登山队活动对冰川的影响 本次活动中,各登山队都非常注意环境保护,没有发现破坏冰川自然生态环境,或者成心丢弃垃圾的行为。但在各队登顶过程中,发现有个别队员在根本没有负重的情况下,沿途抛弃少量食品包装物。登山队大本营设在间隔 冰川和水源约50 米的碎石坡上,为登山传统宿营地,由于各队较注意环境保护,宿营活动本身未对冰川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3、垃圾清理情况 各队在登山活动期间,都在营地设置大小不等的垃圾袋或垃圾箱。五月3日撤离冰川前,各队将垃圾装袋,统一集中到中旅提供的大垃圾袋内,共计8袋,由中旅的卡车运回山下,事后,据我们向中旅活动组织者理解,垃圾已投放在华侨宾馆前的垃圾桶内。 在各队撤离之后,环保人员对各营地进展了检查,在乌鲁木齐登山探险协会,新疆工学院登山队,新大登山队和新疆环保局登山队的营地根本上没有发现垃圾和遗弃物,整个营地如同刚来的时候一样。但在中旅的营地里,我们发现了少量的遗弃物,包括一个炉子,煤,新颖的羊肉和许多瓶盖,由于“ 五.一〞之前冰川附近没有大规 模的宿营活动,上述物品估计是中旅登山队留下的,同时,在中旅营地附近〔即 停车场〕,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前人留下的垃圾,在中旅走后,自治区环保局登山 队又进展了清理,仅在中旅营地附近10米的范围内,清理出的垃圾就装满了三个编 织袋。显然,中旅登山队虽然清理了自己的垃圾,但与其他登山队相比,在清理时并不很仔细,他们也没有清理营地周围原有的垃圾。 四、环境保护宣传工作 在登山活动期间,每一位登山队员都收到了一份由此次活动组织者建议发起的“攀登一号冰川环保公约〞,并在印有“拯

文档评论(0)

157****81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