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4篇.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1 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4篇 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第1篇 后进生的概念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初,西方国家就使用这一概念。约在1905年前后,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等人研究中小学辍学状况,运用各种量表对若干美国城市中小学生进行测验,发觉这些学生的成果大大低于其他城市学生的水平,他们用了“LaggardsinOurSchools”一词来描述这群学生。“Laggards”可以直译成“落伍者”,还可意译为“后进生”。这也许是最早的“后进生”概念,意指学业成果低下的学生。我国的“后进生”概念源自于前苏联。尤其是建国初期,受“一边倒”的政策影响,大量学习、借鉴甚至是直接照搬照抄前苏联的经验,教育领域自然亦不例外。在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著作中,我们发觉他们常用“后进生”一词来描述那个时代处于特别境地的学生们,他们不仅测验成果差,而且思想、品德等方面均存在严重问题,与国家和社会的期望要求相差甚远。我国教育界接受了这个概念,把它运用于中小学实践当中,并渐渐丰富其涵义。 一、问题的提出 素养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但是,在学校中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后进生。由于诸如应试教育和社会变革等因素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增多,这类学生还存在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后进的趋势,严重地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家庭的生活质量。从长远看,还将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隐患。从素养教育的要求来看,学校教育义不容辞地担负着使这些学生得到全面、主动发展的任务。因此,研究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从教师的职责来看,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能够教育好各类学生,尤其应当能够有效地转变后进学生,这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转变后进生几乎是每个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 后进生的“后进”是一个相对概念。他们现在是后进生,在各种教育因素的影响和自我的努力的过程中,他们会渐渐变成“先进”的学生;同时,现在“先进”的学生也会因为某些因素变成“后进”的学生。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脱离“后进”。其次,我们认为即使现在是“后进”的那些学生,也有其两面性,尽管他们主要表现出“后进”的一面,但我们坚信,在这些学生“后进”的背后,还有其“先进”和闪光的一面。 “差生”概念族是一种“贴标签”的做法,无异给部分学生判了死刑,给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深深影响我们的教育观、学生观,阻碍了我们的视野,阻碍了教育的发展。这种“放大镜”效应,使得被归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在教师眼中一无是处。因此,“差生”概念的出现是教育发展的天大的误会。 教育和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责任,既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也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成败的依据之一。转化后进生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良好班风的形成和优秀班集体的建设。 削减一个后进生,学校就少一分困扰,家长就少一分忧患,社会就多一分稳定,中华民族就多一分期望。可见,后进生教育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二、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教育归因分析 1.错误的教育观念“制造”了后进生 当今我国的教育并未彻底地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来,小学教育仍围围着升学这一硬指挥棒转。分数不仅成了学生的命根,也成了教师、学校的命根。这就导致一些教师和学校只注意学生的成果,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放弃一些基础差的学生的教育,时间久之便沦为后进生。 2.教育方法失当“逼”出了后进生 在平常的教师与朋友的交谈中,我发觉对教师错误的教育方法提出批评。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随便批评,不分场合;肆意挖苦,不留情面;动骂动打,不讲师情;撵出课堂,不准听课;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转嫁教育;强其调班,发难校长;弃之不管,任其东西……上述种种,直接带来的是师生的对立,把站在后进边缘的学生“逼”进了后进生的群体。 (二)家庭教育归因分析 1.错误的学习目的教育 由于家长对子女的错误的学习目的教育与引导,从而导致子女成为后进生的。40岁以上的家长多以“文革”后对艰苦岁月的体会去教育子女升学;40岁以下的家长则多以对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体会去教育子女赚钱。在这种教育下,使有的埋头苦学而不思品德端正,有的苦学不成便自暴自弃,有的干脆不学而去逛市场,与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 2.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一般来说后进生的家长是教不得法,娇严失当。有的家长过分宠爱自己的子女,捧他们为掌上明珠,把他们当作“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宝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