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答案”限制了思维.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准答案”限制了思维 仔细的人不难发现我们现在语文题有太多的“标准答案”。恰恰是这些“标准答案”限制了人的思维,扼杀了人的创新力。 前不久,我看到一篇报道,一位家长看到儿子的小学语文试卷后对老师判错的许多题表示不解,并且一怒之下上网发帖质问:为什么语文会有那么多的“标准”,就连题目要求“写你最喜欢的一句话”都是固定答案。以前有一道考题,题目是“雪融化了之后是什么?”,一个孩子答“春天”,结果被老师判定错,由于标准答案是“水”。这样的“标准答案”确实让人扼腕叹息,多么漂亮的一个答案,多么漂亮的一个答案,却被判错,“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思维,由此可见一斑。 “标准答案”已经渗透到教育的整个链条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单靠某一个环节无法突出重围。然而,改革创新没有“标准答案”。中国创造需要“标准答案”吗?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振聋发聩。一位大学校长指出,缺少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瓶颈”。课堂授课方式已然“模式化”,在致力于引导学生用词、用句、思维方式迎合作者时,谁能想到,伟大的作者犯了“水晶鞋没变回去”这个错误呢?考卷上,从小见惯了“冰化了是水”准确、“冰化了是春天”错误之类的“标准答案”,又怎么能培育出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我们没理由指责孩子,离开了“标准答案”,他们会拿到一张不及格的答卷;我们也没理由指责老师,如果用美国老师的教学方式,家长会买账吗?学校能同意吗?我们更没理由指责学校,美国老师的方式肯定培养不出高考“状元”,学生甚至可能考不上大学。 我们课堂上,一切似乎让大家更加熟悉:熟悉作者生平,分析故事意义,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分析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好,那段话为什么要那样表达…… 网上流传的《美国和中国老师讲灰姑娘的故事》的帖子,读来令人深思。 美国课堂上,老师先请孩子讲了灰姑娘的故事,讲她如何得到仙女和朋友协助,历尽继母和姐姐的阻挠,终于和王子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然后向全班提问。 热火朝天的课堂气氛中,孩子们自己得出一连串答案:做事要守时;后妈阻挠灰姑娘是为了给自己女儿机会,她不是坏人……孩子们也找出了故事的不合理之处——“午夜12点后,所有东西都变回原样,但水晶鞋没变回去”,老师称赞道:“天哪,你们太棒了!瞧,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 青少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现状让人担忧,一个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民族,是可怕的。这些水平的培养刻不容缓,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的结合。相关专家指出,当前,许多年轻父母对家庭教育很困惑,本身就是独生子女,对“家长”这个职业表现出力不从心。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为孩子的教育增添了许多新问题。在新时代,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传承什么,摒弃什么,家长本身就很模糊。而在社会的大环境下,适合孩子成长的公益性“空间”相对较少,孩子很难找到更广泛地适合自己的兴趣。而学校教育不可避免首要考虑升学率,往往注重高分,而忽视孩子未来发展。就我校实际看,虽然已有一些家长开始重视孩子个人水平的培养,把孩子送到一些爱好兴趣班学习。但总体来说,这样的家长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家长给孩子报各种文化课补习班。 有个专家认为,培养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从小挖潜,无论唱歌、跳舞,还是弹钢琴、练书法,都要从小引导,科学培养。少年宫主要围绕文学、艺术、科教、体育四方面,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每年组织百余次各级各类活动,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 社会各方合力培养孩子创新思维 某少年宫教授机器人课程的老师说,机器人课程近年来越来越受孩子和家长的青睐,小学二三年级到初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比较多。现在已经开了13个班,仍然供不应求。一家长说,孩子学习机器人制作可有劲头了,还在省里比赛获了奖。虽然这个奖既不能加分也没有什么升学的优惠,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够通过动手动脑,加强手脑配合,能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制作表达出来。老师说,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学习,当掌握一门技术时,家长意识到兴趣学习比强迫孩子补习文化课效果要好得多。 当前,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应试教育仍然是学校、社会和家长的必然选择,靳长权认为,中国的青少年,在课堂上学的是文化课,课外仍在补习文化课,而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当前已经有许多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多种爱好和兴趣,少年宫力求对孩子实行全方面的培养,争取在孩子读初中之前,学点东西,培养兴趣。比如,现在有些孩子说话不敢抬头,不自信,声音语调都发颤,家长应该给孩子做些训练。 去年高考国外名牌大学纷纷向高考状元抛出橄榄枝。然而,申报美国名牌大学的状元们却有六成被拒

文档评论(0)

138****2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