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知识纲要 表格式】.docxVIP

【2021-2022学年】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知识纲要 表格式】.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改革 背景 内容、措施 评价、影响 其它 铁器使用,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 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 变法是否成功;是否变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变法是否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 商鞅变法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1)军事: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设立军功爵制度;②建立什伍组织。 (2)经济:①废除井田,允许自由买卖土地;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 (3)政治:①废分封,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②(严格刑罚)推行什伍连坐制度; ③ 规定轻罪重刑。 (4)思想文化:焚烧诗书。? (1)积极影响: ①商鞅变法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②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许多制度为后世沿用,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2)消极影响: ①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 (1)前秦统一北方但迅速瓦解,北魏重新统一了北方。 (2)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困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刚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1)前期: 实行俸禄制; 推行均田制、 三长制。 后期: 迁都洛阳; 易服装、 改汉姓、 说汉话、 同婚姻。 (1)有效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2)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 (2)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 (3)改革从实际出发,内容全面,措施得当,符合人民的愿望; (4)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的改革决心。 北宋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1)“三冗两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改革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失败。 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欠妥当,后被废止。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启示: (1)改革必须遵循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原则。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但也应防止在改革中出现用人不当、执行不力等问题。 (3)改革必然会触及某些人的特权和既得利益,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注重改革的时效性。 明朝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男,汉族,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故称之“张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明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明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整顿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后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几乎全部废止。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改革 背景 内容、措施 影响 认识、启示 戊戌变法 1.政治:甲午战后,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3.思想: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 提倡西学,议论时政; 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触犯了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反对,慈禧发动政变,废除大部分变法措施。 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清末“新政” 目的: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 改革教育 派遣留学生 编练新军 振兴商务 奖励实业 新政的一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 民国时期的改革

文档评论(0)

138****39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