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我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青少年自尊的发展 1. 青少年自尊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性 青少年在12~14岁最可能出现自我意象的波动。 与年长的青少年(15岁以上)以及青少年期以前的个体(8~11岁)相比,在青少年早期,个体具有较低的自尊、较高的自我意识以及较不稳定的自我意象。 早期的青少年较年长的青少年更倾向于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第二十六页,共42页。 2. 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差异性 不同个体之间自尊的发展变化具有差异性。 相同个体在自尊的不同维度之间具有差异性。 学业、运动、外表、社会关系、道德品行 一般来说,青少年的身体自尊是其整体自尊的最重要的预测指标,其次是同伴关系的自尊,而学业能力、运动能力或道德品行等方面的自尊是相对次要的预测指标。 第二十七页,共42页。 (三)影响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因素 1. 主体因素 (1)外表吸引力 (2)性别 (3)自我知觉的不一致 理想自我总是高于现实自我,但是如果差异太大,而且又意识到了这种差异,就会产生情绪不良和挫折感,甚至会产生抑郁,而低自尊恰恰是抑郁症的一种基本症状。 第二十八页,共42页。 第二十九页,共42页。 2. 家庭因素 (1)父母教养方式 高自尊个体的父母教养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接受、关心和参与 ②严格 ③采取非强制性约束 ④民主 (2)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 一般来说,中产家庭青少年的自尊高于贫困家庭青少年的自尊,这种差异在整个青少年期又进一步增大。 第三十页,共42页。 青少年自我的发展 第一页,共42页。 认识你自己。 ——希腊箴言 认识你自己,照顾你的心灵。 ——苏格拉底 自我是个人心理宇宙的中心。 ——威廉?詹姆斯 发现自我之旅: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第二页,共42页。 个体的自我是一个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动力系统,对于自我的理解一般涉及两个维度:个体维度和发展维度。 从个体维度来说,自我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区别于他人的分离感 跨时间、跨情境的稳定的同一感 从发展的维度来看,自我的特征: 自我起因于社会,其发展是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化的统一。 自我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 自我是一个结构,自我的发展意味着结构的改变。 自我是作为一个整体而起作用的。 第三页,共42页。 一、青少年自我发展概述 青少年期被称为“自我的第二次诞生”、“自我的发现”时期。婴儿期所产生的自我的萌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青少年期的一切问题既是以自我为核心而展开的,又是以解决好自我这个问题为目的的。 自我的发展影响着青少年实际发展的各个方面。 青少年期自我的发展对于个体的一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它是个体人格稳定发展的奠基时期,并影响着个体道德判断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青少年自我的发展也与性格缺陷、犯罪和精神疾病等社会问题相联系。 第四页,共42页。 (一)自我的终生发展观 Erikson认为,自我的发展开始于童年期,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继续着它的发展历程。其中,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青少年期的中心任务。 Erikson对自我的终生发展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自我形成的过程和自我发展的阶段。 (1)自我的形成过程 Erikson认为,自我最初是通过心力内投和投射的过程而产生,继而其发展通过自居作用,再后通过同一性的形成而得以实现,这一过程体现了自我形成和转化的各种形式。 第五页,共42页。 (2)自我形成的阶段 Erikson提出了自我发展的八阶段生命周期理论,并确认了在生命全程的不同发展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心理社会任务。 第六页,共42页。 第七页,共42页。 (二) 青少年的自我 青少年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 第一,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的变化包含了个体自我感觉的第一次实质性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 第二,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在这一时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三,青少年期社会角色的变化使青少年需要面临一系列以前没有涉及过的新选择和新决定。 Erikson认为,个体的生理特征、独特的心理需要、兴趣和防御以及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三种因素。 个体的生理特征,如性别、外貌以及身体的能力和局限为个体提供了身体自我的感受,健康的自我要求个体根据相应的身体变化来改变自我认识。 第八页,共42页。 自我的心理因素,如个体独特的情感、兴趣、需要以及心理防御等,使个体产生了具有跨时间、跨情境一致性的“我”的感受。 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个体提供了表达与识别生理、心理需要以及兴趣的机会。 第九页,共42页。 青少年期个体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角色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青少

文档评论(0)

努力奋斗的小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