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如何在小众素材上致胜(附:技法指导及示范片段).docxVIP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如何在小众素材上致胜(附:技法指导及示范片段).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如何在小众素材上致胜(附:技法指导及示范片段) 就议论文写作而言,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因此素材的选择极为重要。但总是在老套、雷同的素材中跳不出,只会让作文暗淡无光。所以在素材选择上需要“不一般”的眼光,需要学会选择小众素材。然而,在小众素材的运用上,考生经常有一种“身边到处有,写来无处寻”的感觉,因而结合人物素材和课本素材,谈谈如何在小众素材上致胜。 一、人物素材 议论文素材以人物素材为主,原因自不必多说。但最大的通病是滥用成灾,曾有戏言“每次考试,苏轼年年被贬谪,司马迁年年受宫刑”,这其中的意味不难领悟。所以考生在选择时要把眼光放在“熟悉的陌生人”或“陌生的熟悉事”上,这样才能避免雷同,以出奇制胜。 【巧选大师素材·范例语段】 辛丰年先生晚年坚持独立持家,每天锻炼、买菜,一如常人。扬之水说这位名门之后、大作家,穿的“好像一个复员军人”。但谁也不能否认辛丰年的价值,这才是文人中的晏子、真贵族。有些作家总是说中国人不读书,恐怕只是中国读书人不爱那些自命大师、专家,在文化之路上扬鞭打马的主流文人们。那么多人爱辛丰年呢!晏子虽矮,灵魂却比车夫们高大得多。 这几年,有人写最后的文化贵族,有人主办怀念大师的展览。人们呼唤辛丰年、晏子,只是因为文坛中遍布车夫,难寻辛丰年、晏子了。其实晏子不过是不张扬一点,有涵养一点,而我们的作家却做不到,宁肯驾车奔向金钱与名声,把读者甩得远远的。 扬之水问辛丰年,为什么身在城市却如此安详?辛丰年答:心远地自偏。文化之路上,怕万马奔腾,只要你愿意,还是可以如蔡明亮的电影《行者》,一步一步,走出深沉与宁静。在上海滩飞驰的车流中,华东师大的陈子善老师还是能紧抱爱书,志虑深沉,心无旁骛,走出晏子般的贵族气质。而那些车夫,纵使隐入山林,也无非是寻找终南捷径,跑到山上扬鞭策马了。 【语段评点】 文段中选用辛丰年、陈子善等人的素材,单单这些人名就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这些人对考生而言,属于陌生人,但是他们的事迹又是我们熟悉的。比如引用“心远地自偏”,大多考生会俗套地想到陶渊明,但是从辛丰年口中说出这句话,自然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这给我们深刻的思考,熟悉的陌生人很多,如张幼仪、杨绛、胡适、梁漱溟、顾准、王洛宾、龙应台等,都值得读一读,用一用。 【范例语段】 近来突然想到两个大名人:东坡居士和歌德老人。 苏东坡晚年被贬到岭南,有一天出去散步,听到隔墙传来欢声笑语,原来是几个少女在荡秋千,这位大师被深深吸引住了,踮起脚跟偷窥,激起了一阵阵的冲动,回来后写下那首著名的《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墙内秋千墙外道。”“多情总被无情恼。”这妙不可言的诗句,早已嵌入中国一代代知识分子的灵魂之中。不过对这些诗句,历来解读颇多谬误,有的虽知其意而不肯直说,吞吞吐吐,闪烁其词。其实,只要不过分顽冥,这些诗句是不难理解的,他与她之间客观上已隔了一堵不可逾越的“墙”。既然如此,可不能去伤害那些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哦——那年,这位老同志还不满60岁。 真是无独有偶。700年后,世界上最有智慧、最成熟、最彻悟的哲人之一歌德,也经历了一场内心的情感与理智的搏斗。一场大病后,他突然奇迹般地恢复了久违的青春,这位74岁的老翁简直像一个情窦初开的男孩,疯狂地爱上了常陪他散步的东家之女、19岁的妙龄少女翁尔丽克。在与医生密谈以后,他向年长的大公爵吐露衷肠,托他去求婚,但遭到女孩母亲很有礼貌的拒绝。 …… 苏老和歌老之所以可贵,在于他们能“发乎情而止于礼”,他们有“墙”的意思,懂得“违天不详”的道理,他们的智慧、理性以及社会责任感,实在可爱可敬。须知,并不是只要“真”的东西就是好东西,还有“善”与“美”呢!至于如果不是出于真情,而是虚情假意地说什么“爱”、“理解”、“牺牲”、“震撼人心”呀,那就不仅是把肉麻当有趣,简直可以说是让人恶心了。 (黄玉峰《苏东坡“墙”的意识和老歌德的爱情诗篇》) 【语段评点】 苏轼属于学生们的“熟人”,常常被考生拿来做例证,绝大多数只会用其“被贬黄州,人生失意,坦然自适”的例子,而忽略了苏轼一生中其他有趣有理又新鲜的素材。上面所选文段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旧人能出新,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光罢了。所以,建议同学们读苏轼、李白、司马迁他们的传记或相关文章,千万要避开大家熟知的事,而抓住鲜为人知、别有趣味的轶事,思考适用的话题,定会在作文中大放异彩。 二、课本素材 语文教材(包括读本)有着完整的体系,覆盖面广,资源丰富。但同学们往往“身在宝山不自知”,觉得这样的素材还会有运用空间吗?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教材,深入课文,才会在熟视无睹后织出“锦缎”,更能锤炼思维、锻造思想。 【多角度挖掘文本多元价值·范例语段】 1.问 在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截了双腿,在痛苦与挣扎交织的噩梦中,他一遍遍叩问着自己:“要不要去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