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ppt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 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南京市燕子矶中学 王明明课程标准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列举种群的特征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阐明群落的演替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调查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200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3.4种群和群落测试内容测试要求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AA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数学模型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AB种群的结构特征A群落的演替 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AB08考纲要求种群和群落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ABAB教材分析本章包含的内容框架: 个体 特征 寿命、性别、年龄等 空间特征 种群密度(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种群 概念 特征 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遗传特征 数量增长规律(J型曲线 S型曲线) (数学模型) 群落 群落的概念 物种丰富度 群落的构成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 竞争 捕食 寄生) 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生态位 概念和类型 群落的演替 内部因素 影响因素 外界因素(人为因素)重点知识: 种群数量变化和群落的演替 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分别是这两个重点的基础内容。 从本章开始,学生将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的变化规律。为后面学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打下基础.关于群落演替的内容,与”遗传与进化”模块中进化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各节主要内容和教学建议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主要介绍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的增长规律。1、在种群的特征中主要介绍种群的数量特征中的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分析各数量特征时体现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数量上的变化,认识和把握种群的数量特征很重要。建议分析各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时应结合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并联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较高种群密度一般种群密度很高种群特征: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影响密度大小预测变化趋势直接影响年龄组成种群数量决定密度大小迁移率、迁入率出生率、死亡率 外界环境决定种群个体数目变动的关系图种群密度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重要的科学方法(1)样方法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 种群密度估计值②举例:选取1m2山地,计算马尾松为20棵,则该样方的马尾松密度为20/1=20(棵/m2)③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2)标记重捕法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②计算公式: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③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4只,其中一标记的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总鼠数为39X34/15=88只④使用范围:动物3、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B)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原理:略目的:略探究步骤:(1)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将酵母菌种接入试管中的培养液内混合均匀 (3)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抽样检测方法 (5)分析所得数值并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分析图形的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时间/天1234567…数量/个数学模型建构的步骤(举例说明)研究实例研究方法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Nn=2n , N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种群数量时间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时间20406080100120140160180细菌数量种群数4219373940环颈雉种群增长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

文档评论(0)

魏魏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001331000010
认证主体仪征市联百电子商务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6771U5C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