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菌的检查分析和防止措施.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染菌的检查、原因分析和防止措施 1.染菌的检查与判断 在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是免除 染菌造成严重损失的重要问题。因此,要求有确切、迅速的方法 来检出杂菌的污染,目前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显微镜检查 通常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对霉 菌、酵母发酵,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生产菌的特征,然后再用高 倍显微镜观察有否染菌存在, 根据生产菌与杂菌的特征区别, 判 断是否染菌。必要时,可进行芽孢和鞭毛染色。 (2)平板划线培养或斜面培养检查法 先将经灭菌的固体培养基倒入灭菌的平板中置培养箱摄氏 37 度,保温 24h 检查无菌即可使用。 将需要检查的样品, 在无菌 平板上划线,分别置摄氏 37 度、摄氏 27 度培养,以适应嗜中菌 和低温菌的生长,一般在 8h 后即可观察。 噬菌体检查可采用双层平板培养法,底层同为肉汁琼脂培 养基,上层减少琼脂用量。先将灭菌的底层培养基熔后倒平板, 凝固后,将上层培养基熔解并保持摄氏 40 度,加生产菌作为指 示菌和待检样品混合后迅速倒在底层平板上,置培养箱保温培 养,经 12~20h 培养,观察有无噬菌斑。 培养基( 7.0) 葡萄糖( % )牛肉膏( %)蛋白胨( % )氯化钠( %) 琼脂( % ) 上层 0.5 1.0 1.0 0.5 1.0 下层 0.5 1.0 1.0 0.5 2.0 (3)肉汤培养检查法 将需要检查样品接入经灭菌并经过检查无菌的肉汤培养 基中,放置摄氏 37 度和摄氏 27 度分别培养 24h,进行观察,并 取样镜检。 此法常用于检查培养基和无菌空气是否带菌, 也可用 于噬菌体检查,此时使用生产菌作为指示菌。 葡萄糖酚红肉汤培养基: 牛肉膏 0.3%,葡萄糖 0.5%,氯化 钠 0.5%,蛋白胨 0.8%,1%酚红溶液 0.4%,7.2。 用以上的检查方法检查未发现污染,还不能肯定未被污 染。 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从发酵过程的异常现象来判断是否 染菌,如溶解氧、 值、排气中 2 含量和菌体酶活力等变化来判断。 2.发酵染菌率和染菌原因分析 (1)发酵染菌率 发酵的总染菌率是指一年内发酵染菌的批数与总投料发酵 批数之比。 发酵染菌是在发酵罐中发生的染菌率,包括染菌后被挽救 不了导致倒罐的批数, 但种子罐培养的染菌不接入发酵罐, 不导 致发酵染菌的另行计算。 (2)染菌原因分析 在发酵染菌之后,必须分析染菌原因,总结发酵染菌的经 验教训,把发酵染菌消灭在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是积极制服 发酵染菌的最重要措施。 造成发酵染菌的原因很多,但总结归纳起来,其主要原因 有:无菌空气带菌、设备渗漏、灭菌不彻底、操作失误和技术管 理不善。在发生染菌后,根据无菌试验结果,参考以下方法进行 分析,找出原因,杜绝污染。 (A ) 从染菌时间来看, 发酵早期染菌, 可能原因有: 种子带菌, 培养基和设备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当,无菌空气带菌;发酵 后期染菌,可能原因有:中间补料污染,设备渗漏,操作问题。 (B) 从污染的杂菌种类来看,污染耐热的芽孢杆菌,可能是培 养基或设备灭菌不彻底; 污染球菌、 无芽孢杆菌等不耐热杂菌可

文档评论(0)

一千零一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