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 课件一.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 课件一.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饮 酒;;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的、通过描写田园自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 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心情。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追求朴素自然。;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陶渊明在晚年还写出了著名的散文《桃花源记并诗》,营造了一个乌托邦社会。;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心远地自偏”的道理。此四句平中见奇,貌似实写,却是虚写,由虚处见意,实是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处世的哲理。;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课文研讨:;理解意象:;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唐 杜甫;溅( )—— 抵( )—— 搔( )—— 浑( ) —— 胜( )—— 簪( )——;释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接连三月不熄,此时一封家书就可抵上万金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头上的白发严重脱落,简直就要插不上玉簪了。 ;【诗歌注释】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身在异乡音讯难得,家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合作探究;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诗歌主旨: 国都残破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挂念,这首诗能反映当时的民心,使读者有更深的体会。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 ;一、作者简介;二、写作背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深夜里,部队行进在易水河边,寒风卷动着红旗。浓霜湿透了鼓皮,低沉的鼓声在四周回荡。 ;“半卷红旗”是从侧面描写战况的景象,诗人写这个景象是要表现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起”字能否改为“响”?试具体分析用哪个更好。 不能。“半卷红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魏魏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001331000010
认证主体仪征市联百电子商务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6771U5C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