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模型与路用力学指标.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①尺寸影响系数: D—埋深; F—基底面积。 ②形状修正系数: ③埋深修正系数: B —基础宽度 B1—载荷板宽,一般为0.305m 当B1≥0.707m时可不修正此项 第二十二页,共47页 (2)经验数据 当基底面积F≥10m2时,?k值可按下表取值,但未计入埋深的影响。 第二十三页,共47页 (3)理论与经验公式: p —基底平均附加压力; sm —分层总和法计算的基底平均沉降。 1)按基础平均沉降sm反算 2)薄压缩层(H<B/2) H—层厚; Es—压缩模量。 当已知土的变形模量E和泊松比μ0时 压缩层单侧可自由变形 压缩层完全侧限 第二十四页,共47页 3)双层地基 4)按三轴或载荷试验计算 对梁长(L/B>10) B —梁宽; E—三轴或载荷试验所得。 5)按室内固结试验计算 6)按无侧限抗压强度qu计算 k?=?(3~5)?qu H?=?(0.5~1.0)B mv—体积压缩系数, 第二十五页,共47页 (4)按弹性半空间模型考虑 1)按弹性半空间上梁的性状分析 L—梁长; B—梁宽。 ① 当L/B=10时, ②?当层厚H有限时: ③?按试验结果比较: h—梁宽; Eh—砼弹性模量 第二十六页,共47页 ④?按最大弯矩相等(集中力作用): ,J — 梁截面惯性矩 2)按弹性半空间上无限大板的性状分析 μh—砼的泊松比 其中 ,h—板厚 当H/s0?=?∞时, k?=?k0 计算弯矩 k?=?0.42k0 计算沉降 第二十七页,共47页 可根据三轴试验中试样的径向与轴向应变的比值确定,但受试验方法的影响较大,并与偏应力大小有关。 一般可先测得侧压力系数K0,然后按下式计算 K0测定可采用压缩仪或三轴仪。采用三轴时,在施加轴向压力的同时增加侧向压力,?使试样不产生侧向变形,?然后绘制σ1′~σ3′曲线,?其平均斜率即为K0。 2.地基土的泊松比(μ0 ) 第二十八页,共47页 第二十九页,共47页 土的种类 K0 的常用值 碎石土 砂土和粉质砂土 粉质粘土 粘土 饱和粘土与淤泥 黄土 混凝土 0.15~0.27 0.20~0.30 0.25~0.35 0.25~0.42 0.40~0.50 0.10~0.30 0.15~0.35 0.18~0.25 0.25~0.33 0.33~0.53 0.33~0.72 0.95~0.90 0.90~0.83 0.83~0.62 0.83~0.39? 0.27 0.30 0.35 0.42? 下表绘出了各种土的μ0、K0、β值。 第三十页,共47页 径向变形的量测: Ri,Re—有机玻璃外罩的内、外半径; ? r—试样半径;d=Re-Ri; L—厘米纸上读数差 ? ? i—水的折线系数与有机玻璃折线系数之比,一般可取0.895 第三十一页,共47页 3.地基土变形模量E和弹性模量Ed ω—方形0.88,圆形0.79; ?B—载荷板边长或直径; P1 —比例界限荷载; s1—p~s曲线上与比例界限对应的沉降,直线段不明显时,黏性土取s1=0.02B对应的p1;砂性土取s1=(0.01~0.015)B对应的p1。 (1)变形模量E的确定 1)载荷板试验 s1—p~s曲线上与比例界限对应的沉降,直线段不明显时,s1=0.02B,对应p1的s1=(0.01~0.015)B 第三十二页,共47页 2)按旁压试验 s1—与P1对应的量管水位下降稳定值; M—旁压系数,一般第四纪粘性土,M=2930m-1; ?a—钻孔半径; p1—曲线上直线段的比例界限。 3)经验数据 根据土类,qu,Es或e,Ip等查表确定,下表。 4)利用基床反力系数k确定,见前面公式反推。 5)利用Es计算 E?=?βEs 第三十三页,共47页 第一页,共47页 一、地基模型 1. 地基柔度矩阵和刚度矩阵的概念 1. 把整个地基上荷载面积划分成m个矩形网格,网格面积相近; 2. 每一网格j的中点作用着集中荷载Rj,整个面积反力向量为: 3. 网格j中点的竖向位移Wj,竖向位移向量为{W}: 用叠加原理建立反力与竖向位移的关系为: Wi=fi1R1+ fi2R2+… fimRm =∑fijRj 写成矩阵形式如下。式中,fij=fji {f}为对称方阵。 第二页,共47页 ? ? ? ? ? t ? ? ? ? ? y ü ? ? ? ? ? ? ? ? ? ? ? í ì = ú ú

文档评论(0)

lanl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