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古诗意象鉴赏全解.pptx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古诗意象鉴赏全解第1页/共48页诗歌除了鉴赏人物形象外,还包括鉴赏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两种。事物形象主要指咏物诗中描写的形象。如苏轼的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第2页/共48页 缺月挂疏桐,露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敢栖,寂寞沙洲冷。 词中所描绘的孤鸿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第3页/共48页 参考答案: 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用“缺月”“疏桐”“断露”“寒枝”“冷洲”等冷色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富有情态的字词极写 孤鸿的神态和心理。第4页/共48页鉴赏景物形象的方法 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范成大《碧瓦》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提问:这首小诗写的是春日即景,写得井然有序,诗人依照怎样的顺序写了那些景物?第5页/共48页解析:这首诗通篇写景,一二句是人文景物,三四句是自然景物。四句诗就是四幅画。两组对句,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参考答案: 诗人依照的是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写景。近景有绣幕垂挂的碧瓦楼;远景有赤栏桥外的清溪;空中有烟柳飞絮;地上则是棠梨落花。第6页/共48页鉴赏形象的提问方式与答题方法: 提问方式: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 答题方法:1找到诗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词语,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意。2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3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和效果第7页/共48页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第四桥 萧立之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人物的心境?解题步骤:首先找到诗人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意。第8页/共48页“自把孤樽擘蟹斟”,“一江秋色无人管”是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其中“自”和“孤樽”是关键。第二步,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表示形象特征的词语是: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 第三步,结合文章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可以概括为: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第四步,形成答案: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心境,虽然孤独一人,并没有茕茕孑立的凄凉之感,而是在橹声秋色中显得怡然自得。第9页/共48页鉴赏形象专用术语生动 活泼 鲜明 优美 柔美 绚丽 明丽 明媚 灿烂雄奇 峻峭 雄伟 萧瑟 萧条 寂静 清冷 清幽 凄冷凄清 辽阔 寥廓 浩渺等。第10页/共48页物象、意象与意境第11页/共48页意象:包括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往往是一种自然形象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物: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第12页/共48页诗歌内容的构成要素意象:意境:是诗人在艺术创作中通过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艺术境界。是合景与情而言的,古人有所谓“情缘景发”“意与境会”“思与境偕”的说法。意象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就构成意境。第13页/共48页试分析《天静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第14页/共48页这首小令浓缩了诗人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但诗人并没有刻意去表现他的游子怀乡思家的伤感,而是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漂泊异乡游子暗淡的心绪谐调一致,这种借助形象表现出来的情景契合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就是诗的意境。第15页/共48页意 境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漫成一首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这首诗就是通过江水中的月影、冲淡柔和的月下灯光、联拳静憩的白鹭,跃出水面拨剌有声的鱼儿四个意象,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谧的和平境界,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第16页/共48页意 境读李白《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问题:这首诗包含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形成了什么样的意境? 诗中的青山、碧水、

文档评论(0)

jianzhongda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