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

高中语文 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把话题引入预先构想的范围。当齐王对所谈的话题感兴趣后,孟子并未顺着原来的思路说下去,而是及时转换话题谈“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的问题。而齐王一时摸不着头脑,顺着孟子的思路回答“不若与众”。既然承认“不若与众”,那就得承认下文所说的“与民同乐”的观点。 (3)对比和重复。本文写国君是否与民同乐,人民的不同感受,造成的不同政治局面,运用的是对比方式。两段话在内容上是对立的,但语言上既有相对之句(如“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和“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又有重复之语(如“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和“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这样论述,就强调了国君同样的享乐活动,引起人民不同的感受,形成不同的政治局面,原因只在于是否与民同乐,从而突出了论题。 (4)用形象说理。通过一系列对话,孟子水到渠成地谈到“与民同乐”的正题。他并没有去说道理,而是描绘了两幅图画。这两幅图一反一正,用形象把道理讲得很清楚。同时,议论语言也很生动形象,如写齐王的“变乎色”,写老百姓“疾首蹙安页”“欣欣然有喜色”等。 6.如何理解“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这是强调国君与民同忧同乐是统一天下的前提和基础。孟子强调的国君与民同忧同乐的主张,表现出他反对暴政,深切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情感。孟子的这句名句,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内心之中,成为后世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有志之士批判暴政的有力武器。 7.请以本课后两节内容为例,说一说孟子是如何把握机会来宜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的。 在“孟子见梁惠王”一节中,孟子从梁惠王一句“贤者亦乐此乎”的问话引申出去。谈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并引用古代故事来说服梁惠王,让其通过故事来思考自己的观点,时机抓得准确,论证有力、得当。 “齐宣王见孟子”一节,孟子也是在回答了齐宣王“贤者亦有此乐乎”的问话后提出“与民同乐”的观点,然后借齐景公问晏子出游一事来阐明应“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借古讽今,很有说服力。 8.孟子善用故事说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节选的第2、3节中,孟子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记载和故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第2节中引用了《诗经》中记载的周文王贤明而受百姓拥戴的故事和《尚书》中《汤誓》一篇记载的百姓痛恨夏桀的事例;第3节中引用了过去齐景公问晏子的故事,说明该如何出游。这样,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面对这些前朝先例,统治者更应该幡然醒悟,否则,就会重蹈覆辙。 9.孟子是怎样运用对比说理的? 本节第一则选文主旨是说君王应当与民同乐。孟子举欣赏音乐和田猎作为例子,先说国君不与民同乐就会遭百姓厌弃,再说国君与民同乐就会得到百姓爱戴。相比之下,与民同乐的好处一目了然。在第二则,孟子先说周文王贤明,深得百姓爱戴;在经营灵台的时候,他并不着急,可是百姓就像儿子为父母做事一样赶来劳动,不到一天就把灵台建好了。接着说夏桀暴虐害民,百姓把他比作太阳,说:“这太阳什么时候消失呢,我们宁愿跟你一起灭亡!”一正一反,有力揭示了君主贤明,才能拥有池沼苑囿之乐的主旨。在第三则,孟子引用晏子跟齐景公的故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齐景公想出去游山玩水,晏子劝谏,先说古时候,天子、诸侯或者巡狩或者述职,都是国家大事。他们出游是为了百姓,急百姓之所急,因此百姓也殷切盼望他们出游。接下来就说,眼下情形不同了,君王出游无非是“流连荒亡”,不体恤百姓的疾苦,兴师动众而縻费民财,为百姓添乱增忧。一者如此,一者如彼,全看自己怎么选择。景公欣然地接受了劝谏。这同样是从正反两方面,来启发宣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使主旨更加鲜明、有力。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人教 版语文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作者背景】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字可久,闽中(今福建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又曾客游边塞,和张籍相交甚深。诗多五律,风格与张籍相近,内容多写个人生活。其诗辞意清新,描写细致,为张籍所赏识。有《朱庆馀诗集》。 这首诗又题为《闺意献张水部》。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官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

文档评论(0)

清风老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惠兴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3BEWA2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