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海水的地质作用.ppt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动力地质作用 本章内容 本章内容 一、海浪(波浪)及其地质作用 二、潮汐及其地质作用 三、洋流及其地质作用 三、浊流及其地质作用 波浪四要素: 波长:相邻波峰间距离;数十至800多米; 波高: 波峰波谷间的垂直距离,1-4米至15-30米; 波的周期: 相邻二波峰传经同一点所间隔的时间; 波速: 波形在单位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海浪在不同深度区的运动特点: 深水区(深度1/2波长): 海水对海岸带和海底的破坏作用称海蚀作用。 海蚀作用分为机械剥蚀和化学剥蚀(溶蚀)两种方式 机械剥蚀包括冲蚀、磨蚀。 钱塘江口 涨潮时,潮流涌向陆地,退潮时,海水退回海中。 洋流的地质作用 洋流动能小,侵蚀能力极弱,仅能对海底突起部分进行微弱的冲蚀,并能搬运细粒碎屑物。 洋流搬运距离非常远,可达万公里以上。 等深流沉积形成等深积岩. 四、浊流及其地质作用 剥蚀作用:浊流拥有巨大的动能,使海底遭到强烈侵蚀。浊流侵蚀作用在大陆斜坡上形成“V”形海底峡谷。 本章内容 海洋的沉积环境 一、沉积物来源 二、滨海沉积 三、浅海沉积 四、半深海及深海沉积 滨海带特征: 一、沉积物来源 二、滨海沉积 三、浅海沉积 四、半深海及深海沉积 一、沉积物来源 二、滨海沉积 三、浅海沉积 四、半深海 五、深海沉积 一、沉积物来源 二、滨海沉积 三、浅海沉积 四、半深海 五、深海沉积 金属泥:富含重金属的泥状沉积物。产在大洋温度、含盐度、重金属含量高的海水周围。 形成途径:岩浆分泌出的热水溶液或下渗的热海水溶滤岩石中的重金属离子形成。 等深流沉积:等深流在大洋上沉积的细砂、粉砂、泥质物互层形成的沉积。 沉积物成岩后形成等深积岩。 本章内容 四、半深海沉积 沉积物的特点: 沉积物来源:大部分为陆源、少数生物,有时有火山物质; 产物:主要是悬浮于水中的粘土与粉砂或细砂混合物(细粉砂居多)沉积而成。 (1)粉砂、细砂质(悬浮质) (2)泥质 彩色泥:蓝泥(氧化亚铁,有机质);红泥(来源于热带陆地氧化产生的红土);绿泥(含有海绿石) 火山泥(海区火山灰) 珊瑚泥(珊瑚礁的海蚀产物) 位置:大陆坡上水域。 环境:海水平静,生物较少,主要是游泳和浮游生物,水相对浅处有底栖生物。沉积物颗粒极细。 第三节 海水的沉积作用 五、深海沉积 位置:洋底上的水域。 环境:海底水体平静、沉积物供应量少、沉积缓慢。 深海沉积特点:沉积物有三种类型: 软泥; 浊流沉积及等深流沉积; 金属泥、锰结核。 2.主要沉积类型: ①软泥——分布最广,根据颜色和其中含有的生物碎屑来命名: 抱球虫软泥 钙质软泥 翼足虫软泥 硅藻软泥 硅质软泥 放射虫软泥 红色黏土 深海钙质软泥沉积的主要生物 深海钙质软泥沉积的主要生物 ②金属泥与锰结核   锰结核——浑圆状、不规则状、土状的,黑色或淡褐色,软而多孔的块体。常含有Mn、Fe、Ni、Cu、Mo、Ti、V、Sr、Zr、Ag等共30余种金属元素。金属来自主要来源于大陆溶蚀物和海底火山喷发物,被Mn结核吸收形成。 在大洋底部广泛分布着锰结核,储量丰富,约有十几万亿吨,是重要的矿产资源,由于开采条件限制,目前只是在进行开采工艺实验。 海底沉积物中Mn、Co、Ni、Cu金属的储量,远远超出大陆上同类金属的储量。估计可供人类开采使用1000-10000年。 海底黑烟囱与海底热泉常沉积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一、海洋沉积物的来源 1.陆源物质; 2.生物物质;3.海底火山喷发的产物; 4.海底岩石溶滤的物质;5.宇宙降落的陨石、尘埃。 第三节 海底沉积物 第三节 海底沉积物 二、滨海沉积 滨海——是波浪和潮汐运动强烈的近岸水域,一般指浪基面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海域。属于海陆交互环境。   根据海水运动的特点,滨海可分为三个带:后滨带(潮上带)、前滨带(潮间带)-构成海滩的下部或主体、外滨带(潮下带)-构成海滩的上部。 外滨带 平均高潮线 平均低潮线 波基面 外滨带(潮下带):指平均低潮线以下至平均波基面(浪基面)之间的地带。 前滨带(又称潮间带):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地带 后滨带(又称潮上带):指平均高潮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U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