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发展史...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恢复高考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三分。   1977年8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了 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三分。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 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新生入学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三分。 1977年,停止了11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三分。 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三分。 高等教育的“扩张”: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三分。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6.72% 12.21% 15.88% 23.5% 2001年 1997年 1990年 80年代初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基础教育的发展: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三分。 四、现代教育的现状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三分。 中国教育发展史 D527 组员: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三分。 目录 一、古代教育的发展 二、古代教育代表人物 三、近代教育的发展 四、现代教育的现状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三分。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至少已延续了4000多年。在整个古代,文化教育可以说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将教育视为治国安邦之本,更是中国的一贯传统。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三分。 一、古代教育的发展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三分。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并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着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三分。 2、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崩溃而转向封建制,经济、政治的大变化,也变化在教育上。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没落.春秋战国周天子权威尽失,列国纷争,旧的传统秩序完全被打乱,原来的官学教育体制也崩溃了。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的孟子、荀子,各有学术特色。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构成了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最为丰富多彩的一页,教育价值呈现多维度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三分。 3、秦、汉的教育 秦代推崇法家学说,以暴力和苛政统一思想,焚书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结果迅速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王朝覆灭。汉初,去秦苛政,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有效地恢复了经济和民间学术文化。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校,行选士,确立起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成为此后延续两千余年的文教政策。 4、魏晋南北朝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近400年,是我国历史上处于分裂和长期战乱的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气的。由于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发达,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三分。 这一时期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形成了势力强大的门阀世族集团。这个集团的内部要分配政治权力,这就必须对选士制度进行改革。“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九品中正”选士制度,简而言之,是一种由“中正”官评定士人品级,朝廷按品授官的选士制度。 自魏末晋初,世家大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职几乎全部被朝廷的大世族所把持,中正总揽了大权,致使九品中正制偏离了选拔人才的方向,逐渐蜕

文档评论(0)

158****08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