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乙亥正修分信愿行.ppt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乙亥讲演录》正文 正修分 · 信愿行 ;正信 ; ; ; ; ;   十一、信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是妄。但意测亦是妄,以未知谓知,同一不实,同为大妄。 金刚经说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十二、信见性成佛,要当下直承,佛不欺我,此生决能明心见性,此是顿悟成佛。惟无始积习未除,非此生所可扫荡净尽,不能发通成佛实为二事。   十三、外道亦有五通,与佛法之证得不同,佛法先求开大智慧,证得漏尽通后,再发五通,方不为境转而堕落。   十四、信人生苦因,只是个心境习气缠缚,知断习气,即入正修行路,即断一切苦。   十五、信一切业障及六道轮转,只是一习气心用事,习重者业重,习轻者业轻,要除一切业障,当参心地法门。   十六、信减劫时代,佛法衰落,一世不如一世,我如此生不了,更待何时,倘遇善知识,宝山勿空过,时不再来,切不可稍存待心,要如是信,方是真切。 《法句经·无常品第一》:“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大愿 ; 一、愿此生决定要见性成佛,勿犹豫。   二、愿由正知见入正修行路,断众生知见,开佛知见。 佛法不是见闻觉知,不离见闻觉知。   三、愿不起劣慧小愿,有负佛菩萨慈悲加被期望之恩。   四、为报四恩故,愿度一切众生皆成佛,我以所证得者,方便引导之。   五、愿依仁王般若经十四忍位,精进勤修,不退本誓。   六、愿此报生尽后,随缘往生何土,如西方极乐,东方琉璃佛土,或成就后再来娑婆度生。 菩萨离世后去哪里?从一佛国至另一佛国。   七、愿发四无量心,勿轻后学,勿贡高我慢,平等慈度。   八、愿依普贤十大愿,自利利他,并回向法界无量国土,无量众生。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况取法乎下乎?故发愿第一要大,佛菩萨决不因汝大愿而认为高慢,人人皆可为尧舜,当仁不让,古有明训。虽然,空愿不行,即等于妄,下当为说行。 语出《易经》,“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 ;实行 ; 七、行当依法不依人,倘由人情转移,即是以性命为人情矣,法如当机,切不可因人而疑法,转以自误。   八、行以精进为苦修,非入深山恶衣食为苦修也。凡一切法,皆属对治,放逸贪舒服者,必使其习苦,所以除积习也,若偏执于苦,必致中途退转,或趋于伪,此亦在活用之耳。 佛陀六年苦修,知非即舍。   九、行不可求急,欲速则不达,当持之以恒,如积资财,久则富厚,若除贪速之病,定力亦由此得焉。 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法句经]   十、行必预防魔难,不入魔,不得成佛。中间如生疑退即是心魔,惟有恒持勿怠,不疾不徐,不取不舍,稍得胜境,切勿自足,防喜魔乘入,故不许见光见佛,或先求神通。   十一、行必择径,因修行法门,各各不同,非可同年而语,有由净土入手,有由禅密入手,或从八识修起,或从六七识修起,或仗自力,或仗佛力,不宜拘执一法,当应机而施,择一相当之径,庶不入歧途耳。(故授法之责在师)。   十二、行必信仰善知识而皈依之,善知识者,非指定其本人有学问之谓,乃能善巧知我之机,识我之病,施以正法,引入捷径为贵。例如彼为禅宗上人,深达法要,而我之根机,只可修净土念佛,若亦以参话头法门引我,使我久修不得相应,非善知识矣。故病人虽不可不赖医,亦不可无自决力也。   十三、行重自修,勿引他人之意境,强与我附会比量,势必狐疑狂乱,或因此而生嫉忌,转以自误。    ; 证者,自性与佛相应之谓也,以在印证分,兹略说之。行者切勿分信愿行证为四件事,信大则愿大,信愿合,即是行之初步,行即是达到信愿的目的地,逐渐使其证得,所以行一步,信愿即证得一步,行全则信愿全,证得亦全。行随信愿而转,证随三者而圆,一即一切,一以贯之。愚者强分为四,智者定知为一,若到实证时,一亦不可得,虽不可得,却是念念相续,无有疲厌。故知功夫实半点不能借假,总以勿自欺为主。 功夫不是禅定。九峰道虔禅师,尝为石霜庄诸侍者,会霜归寂,众请首座继住持。 师白众曰:“须明得先师意,始可。” 首座曰:“先师有甚么意?” 师曰:“先师道: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其余则不问。” 遂问首座:“如何是一条白练去?” 首座曰:“这个只是明一色边事。” 师曰:“原来未会先师意在。” 首座曰:“你不肯我,那但装香来,香烟断处,若去不得,即不会先师意。” 遂焚香,香烟未断,首座已脱去。 师拊首座背曰:“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 真正的功夫是透过一切境界。   ; ;

文档评论(0)

wcce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