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俗废液的回收与综合利用 .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喷液量: 根据炉子的能力,力求稳定。喷液的稳定和黑液浓度的稳定是稳定燃烧的重要条件。 4.液滴的大小: 黑液的喷射应均匀,液滴大小适宜,太小易飞失或造成悬浮式燃烧,造成锅炉管积分严重,而垫层保持不住应有高度,炉温降低。大小则来不及干燥即落下炉底影响炉子正常运行。 影响液滴大小的主要因素有:黑液的温度,喷液压力及喷孔大小等。黑液一般都预热至100~1110C。故后两项是控制的主要因素。我国多采用直径10~13mm喷孔,压力一般2.0kg/cm2. (3)冷凝水流程 新鲜蒸汽的冷凝水(一效及预热器的冷凝水)集中收集,供锅炉使用。 二次蒸汽冷凝水(污冷凝水)利用各效压差通过U形管或泛汽罐逐次流入下效,最后进入冷凝水收集槽,泵入地沟。 (4)不凝结气体系统 排除各效汽室中不凝结气体,一般从各效汽室分别引出,通过总管接到汽水分离器,分离后的不凝气体进入冷凝系统排出。 2.蒸发设备 长管液膜单程蒸发器 这是长管液膜蒸发器最基本的类型,其他类型由此改进发展而来。 如图7—14、16所示 加热管长7米,管长与直径之比l/d==100~150以上。 工作原理: 黑液从蒸发管下端进入,液位上升至管高的1/4~1/5时,靠近管壁的黑液立即沸腾汽化,产生大量汽泡,汽泡膨胀使管中央形成汽柱,由于蒸汽密度急剧变小,上升速度加快,因而将液体拉成一层薄膜,沿管壁迅速上升,到蒸发管上端时,黑液已变成含大量悬浮液滴的汽液混合物,并以较快的速度冲出管口。 特点: 1、黑液在加热管内流速高,一般20~30米/秒,在真空度650~700mmHg时,流速可达100~160米/秒,因此管壁对黑液的传热系数大(此传热系数与流速的0.8次方成正比) 2、由于黑液在加热管内液面较低,静压温度损失小 ,而使有效温差相应提高。 3、由于黑液在加热管内停留时间短,可避免局部过热造成黑液沉淀结垢。 4、由于加热管长,可以使黑液产生的泡沫受管壁加热而消除,因此更适用皂化物含量高的黑液。 使用注意点: 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加热管内液位, 使进效黑液温度接近沸点。如管内液位过高或进效黑液温度过低,则造成沸腾区缩短,由于液区传热系数较低,必降低蒸发效率。如管内液位过低,则造成结垢加快,甚至堵管。 近年有所改进: 1、超长管式,管长增加到9~10米; 2、把一、二效加热改成双程式; 3、采用升降膜式(三程式)蒸发器。 4、板式降膜蒸发器(图7-18) (二)蒸发操作(略) 返 回 第二节黑液的燃烧 一.黑液燃烧的原理 1.黑液燃烧的过程及化学反应(以硫酸盐浆黑液为例) 黑液的燃烧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但实际上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是交叉进行的。 (1)黑液的干燥 经过蒸发工段及直接蒸发后的黑液,含有40~50%左右的水,需进一步干燥到含水分10~15%的黑灰,才能进行燃烧,黑液经喷枪喷出后,液滴在下落过程中和高温炉气接触,水分蒸发,并且和炉气产生如下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 Na2S+CO2+H2O=Na2CO3+H2S 2Na2S+2SO2+O2=2Na2S2O3 Na2S+SO3+H2O=Na2SO4+H2S 2RCOONa+SO2+H2O=Na2SO3+2RCOOH 2RCOONa+SO3+H2O=Na2SO4+2RCOOH 经过反应后,全部游离的氢氧化钠及大部分硫化钠转化成硫酸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碳酸钠,此外,有机酸钠也可以转化成亚硫酸钠和硫酸钠。 (2)有机物的热分解及碳化 经过第一阶段干燥的黑液中含水分10~15%,已成固态(称黑灰),温度达150~2000C,此时黑液中有机物开始分解;随着最后一部分水分的蒸发,黑灰温度迅速提高,约4000C左右,有机物分解速度加快,分解产物中有甲醇、丙酮、酚、甲硫醇、硫化氢、低分子醛酸,结构复杂的的烷基硫化物等。这些产物在炽热的气体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并放出大量的热量.为保证这部分产物的完全燃烧,必须供给充足的空气---二次风 当有机物发生热分解时,与有机物结合的钠离子也获得分离,并转变成氧化钠,进一步生成碳酸钠。 2NaOR+O2 Na2O+CO2+H2O Na2O+CO2=Na2CO3 在这一阶段 中,由于含有硫和钠的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将产生一部分硫化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硫酸钠。其组成比例取决于热分解的条件,即温度,送入空气量等,在适当的操作条件下,约有50%的有机结合硫在热分解时可转变成无机硫化合物。这说明在燃烧过程中硫的损失是相当大的。(下一步讨论) 由于热分解的作用,有机固体物发生碳化,并或多或少转变成元素碳。

文档评论(0)

180****63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