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之“情情”林黛玉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红楼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之“情情”林黛玉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抔净土掩风流 ——《红楼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之“情情”林黛玉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红楼梦》版本很多,我们目前能数出来的就有几十种。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我们要明确,并不在于版本的考证与研究。主要是为了学习前人的写作经验,在这些精彩绝伦的故事中,去学会一些能够伴随自己读书生涯一生的阅读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去把握故事的内涵,学习名著中的精髓,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真正能从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和体验。 我们的学生进入高中了,家长素养也普遍较好,绝大多数具备较为丰富的阅读体验。为此,我推荐他们读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上下册版本的《红楼梦》。在此,我们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为例。学有余力者,再去关注别的版本。 其前八十回是以曹雪芹的《石头记》为底本,也就是我们说的庚辰本,后四十回则是高鹗整理和再创作。这个版本有非常强的考证校勘班子,来自于红楼梦研究所,还请到一大批老红学家为顾问,已经刊行30多年,注释也比较齐全精准,对学生充分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有着十分大的意义。 教学工具 学生已通读了整部书的内容,部分同学能背诵书中的经典诗词,在阅读过程中精读了宝黛初会、妒生麒麟、共读西厢、黛玉葬花、结诗社、史林联诗、题帕三绝、焚稿断情等重要章节,绝大部分同学做了较为详细的阅读笔记。但学生对作者构建人物的方法知之甚少,赏读人物的方法比较单一,常常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更不懂得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办法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个核心任务的实践困难重重。基于这种情况,有必要引导同学们更深入、更科学地整体把握《红楼梦》人物,于是选择“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来指导同学们读懂《红楼梦》中的“情情”林黛玉。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现在的教学改革中,进入了核心任务群,也很好映了我们的时代要求——海量信息下,我们该如何对待名著,如何在浩如烟海的衍生信息和戏剧作品、名家解读中去更好构筑自己的阅读体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整合《红楼梦》中关于黛玉之“情”的经典场面描写,梳理出黛玉的“情”路历程,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了解不同媒介对同一内容的阐释的异与同,并能准确点评,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课堂智慧的形成; 3、提升学生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力,既能跨越,更能整合,最终培养出深度阅读经典作品的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展示不同媒介对“黛玉之死”这一经典场面的解读,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并谈理由; 2、跨媒介阅读与实践,设计“黛玉之死”的拍摄方案,全面认识“情情”林黛玉。 教学难点: 1、部分学生对《红楼梦》文本内容不够熟悉,课堂整合的时候,会有生硬之感; 2、学生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了解不够,评价不同媒介展示的内容时,切入点不够精准,表述难以到位。 教学方法 原著阅读——知黛玉其人 视频阅读——见黛玉其形 再行创作——辨黛玉之神 ?(“情情”林黛玉) 教学过程 一、体验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这样一种定论性的东西,叫做: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可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他偏偏对这千年的文化说了一个“不”字。在他的作品当中,他不谈名,不谈利,只谈一个“情”字。这要怎样的魄力,要怎样的胸怀,要有怎样的悲悯情怀,才能做到如此呢?在他的笔下,黛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为情而欢喜,为情而落泪,为情而生,乃至为情而死。今天我们就来尝试读懂《红楼梦》中的“情情”林黛玉。 二、梳理文本——黛玉情路 提问1:“情情”林黛玉中的“情情”二字何意? (学生回答,教师定调:爱其所爱) 提问2:我们先来猜一猜,你们觉得,哪个事件最能展现黛玉初生的情愫? 预设:学生:是宝黛初会,也可能是共读西厢,还可能是黛玉含酸,等等。 注意:教师要点评。共读西厢的场面是怎样的?宝玉说“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惹得黛玉骂了他“银样镴枪头”,同学们,你们觉得,宝玉敢对黛玉说出这样情意绵绵的话,而他们又心意相通,还只是一个情起的阶段吗?引导学生多方面探索。 活动1: 阶段?? ?回目 情起?? ?宝黛初会(3) 情浓?? ?黛玉葬花(27) 至情?? ?题帕三绝(34) 情绝?? ?焚稿断情(97) 活动2: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更全面把握林黛玉“情情”的特点。 做法:把学生作业连缀起来,加以整理和修订,展现出更多面、更立体的黛玉。 情起:木石前盟(1)、宝黛初会(3)、黛玉含酸(8)、静日生香(19)、亲不间疏(20) 情浓:宝玉听曲(22)、共读西厢(23)、春困幽情(26)、黛玉葬花(27)、元春赐礼(28)、道士提亲(29)、宝黛置气(29)、妒生麒麟(32) 至情:题帕三绝(34)、秋雨夜探(45)、紫鹃试情(57) 情绝:寄语桃花(70)、改文成谶(78)、焚稿断情(97)、含恨而逝(98) 二、跨媒介欣赏——黛玉之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