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东北财经大学冯云廷.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飞地经济模式的典型个案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飞地经济”模式一般有三种:一是飞出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土地资源有限,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选择在其他行政区进行规模扩张,飞入地主要承接飞出地的产业转移,这种“飞地经济”模式可称为产业转移型。二是飞出地为了寻找条件更为优越的发展区位,而在其他行政区辟地建立飞地型园区,这种“飞地经济”模式可称为区位寻优型。三是为了克服产业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粗放现象,平衡各行政区间的利益,由不同行政区共建一个飞地型园区。这种“飞地经济”模式可称为集约发展型。 三个代表性个案: 产业转移型---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 区位寻优型---大连长海工业园区; 集约发展型---厦门同安工业集中区。 第三十页,共四十五页。 专题五 大都市区与区域资源整合 一、大都市区及其整合 1.新增长中心的崛起与多中心结构 (1)新增长中心的含义 区位利益 新增长中心 距离 新增长中心是新的区位利益核心。它包括新城区和新产业区。 由于新的增长中心自身的活力和优势,原来的区域空间格局和空间均衡被打破。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五页。 (2)新增长中心的类型 副中心区 边缘新城 新产业空间 发展走廊 专业化城镇 、 (3)新增长中心形成的动因 缓解中心城区发展压力 城市功能转型 后发优势 政策引领护航 外资引入 (4)新增长中心效应 单中心城市结构向多中心城市结构演进 打破二元结构格局,新型城乡关系得以形成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五页。 区域经济专题 主讲人:冯云廷 第一页,共四十五页。 目 录 专题一 中国区域经济关系的变革 专题二 城-区空间相互作用机制 专题三 新产业分工与城区产业发展 专题四 新产业区与飞地经济 专题五 大都市区与区域资源整合 第二页,共四十五页。 专题一 区域经济关系变革 一、区域改革主线 1.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区域改革沿着两条主线进行的: (1)对内的地方分权 改革带来的双重结果:一方面,地方利益得到强化,积极性提高,地方政府担当起经济增长重任;另一方面,地区本位,地方保护,市场封锁. (2)对外的引进外资 地区经济开放的关键组成部分. 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因此经济高速发展 2.全球化,对上述两项改革有点石成金作用 跨国资本流动—寻找最佳投资区位---更多区域成为其实际或潜力目的地---城市和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二、城-区关系变革的基本趋势 第三页,共四十五页。 1.从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的转变 行政区经济---诸候经济---行政区与经济区整合 行政区经济特点:经济区角色缺位;经济运行受行政区划约束;行政或政治色彩浓. 诸候经济特点: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产业趋同. 经济区经济的建立:市场力;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空间资源整合. 2.从地区封锁向区域开放的转变 地方封锁是一种自我保护政策,与地方政府行为密切相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