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李白.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山被汹涌奔腾的楚江从中间冲开断裂, 碧水╱东流╱至此╱回。 而楚江碧水滚滚东流回旋到这里。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 孤帆╱一片╱日边╱来。 江面上一叶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 背景 《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依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和管士光编著的《李白诗集新注》)。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 赏析 全诗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全部用白描手法,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构思高妙,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第一句写长江对天门山的冲击,第二句写天门山对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不可分割,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 注释 1、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2、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开:劈开,断开。 4、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 5、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6、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7、出:突出,出现。 8、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作者 李白(701─762,61岁),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附记 李白生平事迹详述: 出生(公元701年) 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托克马克城),其父经商,家境优渥,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五岁(公元706年) 随其父迁居剑南道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号青莲居士的由来(也有说生于蜀长于蜀)。 25岁前(早年时期)蜀中(四川)长大就学漫游,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颇有才名(天赋型选手),十八岁隐居大匡山读书并游学。但碍于“政审”通不过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只能“曲线报国”通过结交权贵获得引荐当官(从政的唯一道路)。于是20岁写《大猎赋》献于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成都二把手苏颋)被婉拒,回山后写下《冬日归旧山》发誓好好学习。 25岁(公元726年)第一次出蜀辞别家乡,正式开启青年时期全国漫游之旅并坎坷求职之路。先拜见渝州刺史李邕(重庆一把手)未受待见,写下《上李邕》,后沿长江而下途经江陵、洞庭、金陵、广陵、会稽山阴等多地,游仕散尽千金(三十万金)却未果,后于扬州穷困潦倒。 26岁(公元727年)第一次结婚,游历到湖北襄阳经孟浩然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圉(yǔ)师的孙女(官三代)入赘10余年,定居安陆,生活稳定,婚姻和谐育一子一女,11/12年后许氏于李白37岁左右(公元738年)去世。 29岁(公元730年) 继续求职写下《上安州裴长史书》,堪称史上最强求职信,吹捧裴宽比做周公

文档评论(0)

fuyang12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护理证持证人

1111111111111111111122颠三倒四佛三四十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1月04日上传了护理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