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中国石拱桥》(人教版八年级上).ppt

第11课《中国石拱桥》(人教版八年级上).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1)“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2)“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说明有根据,增加可靠性。(3)“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4)“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抓住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处处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对祖国文化的歌颂。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20公里,堪称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________________: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o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在巢沿上,而扑楞着翅膀,像直升飞机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时间和自己的体力。1.填入第一段空白处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是()A.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B.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C.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翔技能D.燕子还具有高超的飞翔技巧B2.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严密。第一段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去掉。燕子只是鸟类中最善于飞翔的一种鸟;去掉“之一”,燕子就变成鸟类中唯一最善于飞翔的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3.概括出燕子的特点。(连同标点不超过18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子是勤劳、聪明、善飞的益鸟。4.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一条环保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只要有一定的哲理,语言简洁即可。引用名言警句也行。)5.自古多情当属月。明月经常引起人的思乡之情,令人怀念久在他乡的亲朋好友。试默写出三个有关月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茅以升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茅以升早年留学美国,其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他担任过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作为一名教育

文档评论(0)

金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