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 .pdf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 .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含答案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

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

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因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

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

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

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名录。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皮影戏”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答案】(1)皮影戏种类多样、流传广泛、历史悠久、入选“非遗”代表名作录。

(2)示例一:皮影戏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的声腔,源远流长的历史入选人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示例二:皮影戏用自己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些关键词句:“流行范围极为广

泛”“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再

将这些要点进行加工即可。

(2)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内容”“用上一种修辞方法”来描述皮影戏。因此,回答时需要先从

材料中找到皮影戏的特点,再用修辞将它生动表述出来。比如皮影戏“浓厚的乡土气息,丰

富多彩的声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再如“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

故答案为:⑴皮影戏种类多样、流传广泛、历史悠久、入选“非遗”代表名作录。

⑵示例一:皮影戏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的声腔,源远流长的历史入选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示例二:皮影戏用自己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关键语句,组

织语言要简洁。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题干的要求,要结合材料的内容进行作答。

2.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

不超过六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

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

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

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

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

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

变化时,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2)阅读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

连贯。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下列方法供参考: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

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①________。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②________。二者结

合,收获更多。

三,③________。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

良好习惯。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来④________。

(3)“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

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

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三顾茅庐》:________三顾茅,诸葛亮________。

【答案】(1)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

化。

(2)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学会做读书笔

记;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