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4 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VIP

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4 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04诗歌鉴赏

1.(2023下·天津静海·高二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龙吟

【明】刘基①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②。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问登楼王粲③,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

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④低小。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⑤遮了。宝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鸿天杪⑥。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

【注释】①刘基:在元代遭排挤,辞职归隐,元惠宗至正二十年(1360),应朱元璋之请,辅助其成就帝业。此篇作于元末天下大乱,刘基未遇合朱元璋时。②刘表:东汉高平人,字景升,官荆州刺史。当时中原战乱,荆州一隅较为安宁,士民多归之。③王粲:曾作《登楼赋》,建安七子之一。④髻螺:妇女头上盘成螺形的发髻。此指山峰。⑤渠:代词,表示第三人称。⑥天杪:天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鸡鸣风雨潇潇”写环境、氛围,天尚昏暗,鸡鸣四起,风雨交加,是自然现象,也是动乱现实的象征。

B.“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情景交融,可见词人所受压抑之深,恨情之绵绵不绝;“断魂飞绕”则直抒苦闷之情。

C.“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词人运用设问、拟人手法,极目远望,故乡何处?故乡就在那渺远的青山之间。

D.“宝瑟”三句写诗人欲以音乐寄情,无奈弦僵,指冷,无法鼓瑟吹笙,只能目送飞鸿直到它在视野中消失。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C

(2)滞留异地、有家难归的思乡之情和寂寞之感;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壮志未酬的悲叹;社会动荡、国家未安的忧思之愁和前途渺茫的惆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C.“故乡就在那渺远的青山之间”错误,结合原文“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可知,词人极目远眺,不见家乡,只见如髻螺般的远山,横于天边,使人惆怅。另外“拟人”错误,“髻螺”应为比喻。

故选C。

(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风雨”象征乱世,“鸡鸣”象征君子不改其度。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风雨交加、鸡声四起的背景,渲染了一个风雨如晦,看不到曙光的环境,暗示元末社会风雨飘摇,动荡不安。词人感叹天地之大,竟无像刘表那样的人可以依附,流露了他的失路之悲。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壮志未酬的悲叹。

结合“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可知,“啼鹃迸泪”和“落花飘恨”用拟人的手法,把词人沉痛悲怨之心披露无遗,杜鹃的啼鸣又隐含了无限的乡愁,引发了下片的怀乡之情。“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词人极目远眺,不见家乡,只见如髻螺般的远山,横于天边,使人惆怅。那远山挡住了自己梦回家乡的道路,眼望不到,梦魂难飘,此恨怎消?表达滞留异地、有家难归的思乡之情和寂寞之感。

结合“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可知,此句收束全词,没阶的莎草和蔽日的庭树,使人难辨晨昏,这既是写景,也是世事昏暗,自感前途渺茫的心理写照。“不知昏晓”实又暗喻元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刘基一向以王佐之才自命,意欲澄清天下,礼义治国,然而天下扰扰,何去何从呢?这是摆在词人以及当时所有士人面前的一个难题,此词正是他此时矛盾、困惑心情的写照。表达社会动荡、国家未安的忧思之愁和前途渺茫的惆怅。

2.(2023下·天津红桥·高二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①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①这是杜甫晚年北归无望,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江汉,指长江、汉水之间。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2)诗中颔联描写了“片云”“永夜”“孤月”等自然景物,把诗人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体。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方惟深《谒荆公不遇》)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C.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D.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寄兴》)

(3)结合整首诗,分析作者的情感。

【答案】(1)五言律诗(2)B

(3)思乡,孤独;壮心不已;老当益壮,为国家做贡献的拳拳报国心。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体裁知识的掌握能力。

古代诗歌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本诗共八句,每句五字,中间两联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因此属于五言律诗。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A.“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中“春江”“烟草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