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刘渡舟伤寒论诠释.docxVIP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刘渡舟伤寒论诠释.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

【概说】

伤寒热病,基本近愈,但气血阴阳未平,经腑余热未了,此时若行房事,男病则易于女,名叫阳易;女病则易于男,名曰阴易。男女之病,交相传易,故名阴阳易。易,即交易、变易之意。

伤寒新愈,正气未复,起居作劳,因而复病,谓之劳复。也有强饮暴食,因而复病者,则谓之食复。

本篇在六经病脉证治之后,论述阴阳易、差后劳复,以及大病差后余热、遗寒、正虚诸般证治,示人应对病后调理予以足够重视,方能巩固疗效,以收全功。可谓寓意深刻,而匠心独具。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裩散主之。(408)

烧裩散方:

上取妇人中裩近隐处,剪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妇人病,取男子裩当烧灰。

【解析】本条论述阴阳易证治。

阴阳易是与大病新差,余邪未尽之人性交,染易邪毒而致的一种病。因房事最易伤人精气,故发病即见“身体重,少气”等精气不足之证。阴分被伤,筋脉失养,则见“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及“膝胫拘急”等证。伤寒余热之邪由阴传入,毒热由下向上攻冲,则见“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等证。其治则以烧裩散导热下行,使邪毒从阴而出。

裩即裤裆,烧裩散方取内裤近隐处(即裤裆处)的那一部分,烧作灰用。从“取妇人中裩近隐处”一句体会,可见男子患此病者为多,而妇人病,则取男子裩裆烧灰。此物本草书未载,据古人介绍男女裩裆,浊败之物也。烧灰用者,取其洁净而又有同气相求、导邪外出之义。服后或汗出,或小便利则愈。阴头微肿者,是所易之毒从阴窍而出,故肿也。其说可供参考。

阴阳易在临床上是否可以见到,用烧裩散有无疗效,曾为此请教过一些名老中医。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已故名医李翰卿先生作了肯定的答复。他说,从后汉至今,尽管历代医家对此证此方都有所争议,但均没有全盘否定,而是一直在研究探讨。根据自己有限的临床所见,也确有其病,用烧裩散也确有疗效。李老先生以六七个典型病例说明阴阳易为病,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头抬不起来,即“头重不欲举”,这是很突出的一个表现;二是“少腹拘急”抽搐且牵引阴中拘挛;三是全身乏力,倦怠少气。治用烧裩散而每每取效。李老的经验之谈,很值得重视。

后世有人把阴阳易分为寒热两类。有上述证候者为热型,用竹茹、天花粉、白薇送服烧裩散;有阳衰、肢凉、精神不振者为寒型,用四逆汤等送服烧裩散。这些具体用法,亦资临床参考。

本条一则告诉人们,伤寒大病差后,正气未复,邪气未尽,应忌房事,否则就有可能发生阴阳易。二是论述阴阳易的证治。而其中包含了防患于未然,有以预防为主的精神。无论伤寒、杂病,凡人病初愈,都应忌房事,若犯此忌,有的虽非阴阳易而属房劳复,即因房事而使旧病复发,也常有不良后果。病后慎养之法,不可等闲视之。医者也一定要叮咛病人谨慎调养。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碁子大五六枚。(409)

枳实栀子豉汤方:

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枚,擘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复令微似汗。

【解析】本条为劳复证治举例。

大病初愈,正气未复,若劳作过多,则生阳热,使在经未了之热得以复燃,疾病复发。证见发热、心烦等证,即所谓“劳复”。从临床所见,劳复并非全因于劳动过力,就是一般的活动,诸如坐立较久,言谈过多等,都可导致劳复。治以枳实栀子豉汤利气清热除烦。若兼有宿食者,则加大黄泻下食积。

枳实栀子豉汤,即栀子豉汤加枳实。用枳实宽中行气,栀子清热除烦,香豉透邪散热。清浆水又名酸浆水,即米饭用清水浸泡七日以上,待味变酸,水面起白花即成。用清浆水煎药,有清热、除烦、理气、宽中、助消化的作用。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围棋子大者五六枚,以荡涤肠胃,导滞下积。因而本方亦可用于病后食复之证。

临床所见,大病差后,因劳作不慎,而病劳复;因饮食不节,而病食复,均不少见。其他如结核病、肝硬化腹水等病,经治疗得以缓解,却因不忌房事而使病情复发致死,也曾有所见。因此,病后慎养,以防房、劳复和食复,是医嘱中特别重要之事。

伤寒差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410)

【解析】本条为伤寒差后复发热的辨证论治举例。

伤寒初愈,或因劳复,或因食复,或因新感,而又出现发热,其治疗仍要平脉辨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若脉见浮者,为邪在表,可用汗法;若脉见沉实者,为邪结于里,可用下法;若非表非里,而属少阳枢机不利者,可用小柴胡汤和解之法。

上条所述的病后劳复枳实栀子豉汤证,与本条所论病后复发热,可据情酌用汗、下、和等法,都是针对病后发热而言的。以下两条将介绍病后之寒证。寒热证治对比分析,更突出了辨证论治的精神。

大病差后,从腰已下有水气者,牡蛎泽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