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隔热玻璃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49

目录

隔热的基础知识 3

衡量玻璃性能的相关参数 5

光学薄膜的物理基础 5

多层光学薄膜 7

膜系组成膜层 8

金属膜 9.

常用金属膜 1.0

化合物膜 1.0

介质膜及半导体膜 1.1

低辐射(Low-E玻璃) 12

镀膜常用化合物 1.6

常见的几种膜系及特点 19

阳光控制膜/TS、TE系列 19

阳光控制膜/SS系列 19

阳光控制膜(欧洲市场流行的膜系) 19

阳光控制膜/可热处理的膜系 19

标准Low-E膜 1.9

阳光Low-E膜 1.9

可钢化Low-E膜 20

双银Low-E膜 2.0

在线镀Low-E膜膜系 20

膜系各膜层介绍 2.0

膜系的简单模拟计算(光学薄膜软件TFCalc3.5) 22

成品玻璃的种类 23

钢化玻璃 2.3

夹层玻璃 2.3

中空玻璃 2.4

真空玻璃 2.4

节能玻璃的发展历程 2.5

低辐射镀膜玻璃制备技术 26

真空蒸镀法 2.6

溅射镀膜法 2.6

电浮法镀膜 2.7

热喷涂镀膜法 2.8

溶胶-凝胶(Sol-Gel)镀膜法 29

化学气相沉积镀膜法(CVD) 30

磁控电子阴极真空溅射镀膜法 32

Low-E玻璃的两类生产技术 37

在线LOW-E玻璃生产技术 37

离线Low-E玻璃生产技术 39

离线磁控溅射技术的缺点及改进方向 40

镀膜工艺区少且调整困难 40

银层氧化问题 4.1

膜层均匀性 4.2

不同膜层使用不同阴极 4.3

磁控溅射靶的改造 4.4

膜系的优化设计 4.5

玻璃加工方式改进 4.7

透明隔热玻璃涂料 47

汽车隔热玻璃

1 隔热的基础知识

热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三种:辐射、对流、传导。对流是因为温度的差异,热量随着空气的流动而传递。比如汽车仪表盘通过热空气的流动而散热。传导是由于车辆内外的温差,热量直接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辐射指的是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如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扩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辐射之能量从辐射源向外所有方向直线放射。物体通过辐射所放出的能量,称为辐射能。光线透过车窗照到车内,携带了一定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热能。热能被汽车内室件吸收,车辆成为即时热发射体。

辐射 对流 传导

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热按光谱区的能量分配大致如下:波长0.3-0.38um的紫外光,其辐射能约占太阳总辐射能的13%;波长0.38-0.78um 的可见光区,其辐射能约占太阳辐射能的 43%;波长

0.78-2.5um的红外光,其辐射能约占太阳能辐射的41%;其余的约占

3%,即太阳能能量的97%集中在波长0.3-2.5um的范围。

太阳光的光谱构成

紫外波段导致物体褪色、老化,使车内饰品、家具地毯、窗帘、织物以及家具油漆褪色;同时使皮肤颜色加深,过度的紫外线暴晒会导致皮肤癌。

可见光波段是人类肉眼可以看见的唯一光谱,可见光谱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颜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可见光谱的好处是安全,其弊端为过量会导致眩光。

红外线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热量的直接来源,是阳光中的不可见的能量。

车外 车内

阻隔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玻璃吸收后向外辐射能量

因此如果使进入到车内的辐射能量最少,则应使反射率最大。

1.1衡量玻璃性能的相关参数

E值:辐射率。辐射率是指透过玻璃的远红外线与入射远红外线之比。辐射率越小,通过膜层回去的热量越多,隔热效果越好。

K值(U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玻璃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1平方米中空玻璃的传热量。以W/m2?℃表示。K

值越低,说明中空玻璃的保温隔热效果越好,节能效果越显著。

G值:G值是太阳能获得值(遮荫系数),它是用来衡量太阳能总透过率的量,南方地区要求G值越低越好,北方地区要求G值越高越好。

2光学薄膜的物理基础

当光束由n0介质入射到薄膜上时,在膜内多次反射,并在薄膜的两表面上有一系列平行光束射出。

则反射率

其中r1、r2是薄膜上下表面的反射系数,?是相邻两光束间的相位差,

?=4?

且有 ?

nhcos?

;1 1

我们讨论在正入射情况下,有:

因此,

当n1n2,RR0时,具有增反作用,成为增反膜;当光学厚度为n1h=(2m+1)λ0时,反射率为:

?n ?n2/n ?

R??0 1 2?

6/49

?n ?n2/n ?

0 1 2

PAGE

PAGE10/49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