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充装安全系统技术.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文案大全

气体充装安全技术

(主讲:袁景洪)

第一章 绪论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

O2:20.93% N2:78.03% CO2:0.03% Ar:0.932% H2:0.005%

二、气体工业的发展:

1、氧气:

、深冷技术:是研究使物质温度低于102K(-153.158℃)的工艺路线、工艺装置、工艺方法的科学技术。

、1902年深冷技术奠基人德国的林德博士研究出第一台制氧机。10m3/h

、1932年苏联研制了一台100m3/h制氧机。

、1953年我国按照苏联仿制了一台30m3/h制氧机。

、1978年我国研制了一台3000m3/h制氧机。2、溶解乙炔:

、1892年德国科学家维利松发明了电石,1911年广泛用于照明。因为电石气(乙炔)与丙烷、天然气等比较,其火焰温度最高,其耗氧量最少而被广泛用于工业焊割。1896年法国化学家克劳德和赫斯发现乙炔极易溶解于丙酮中,于是,制造了乙炔气瓶,发明了乙炔安全压缩的方法,开创了溶解乙炔工业。

我国是解放后1979年才有11家乙炔工厂。3、液化石油气:

、1892年荷兰就率先利用天然气,获得了液化甲烷。

、我国的液化石油气供应是从1965年开始的。广泛用于生活、汽车、电站及工业燃料。

三、气瓶

1、1931年日本制造出了中容积(30-47L)无缝气瓶,1952年根据美国ICC标准制造出焊接气瓶(溶解乙炔瓶)。

2、我国气瓶制造工业起步较晚,因而使用气瓶多而杂,有德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奥地利、苏联、南斯拉夫等国气瓶,现已超过使用期,基本淘汰报废完毕,但仍有极少个别气瓶在超期服役,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3、我国1957年东北机器制造厂根据苏联标准制造第一批(40L

15Mpa)钢质无缝气瓶,1983年我国有11家制造厂能生产溶解乙炔瓶,1986年我国能生产600万只/年液化石油气瓶。

第二章 气体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

1、分子和原子:

氧:O2 即: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乙炔:C2H2 一个乙炔分子由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液化石油气:成分:丙烷、丁烷。

丙烷:CH 由三个碳原子和八个氢原子组成。

3 8

丁烷:CH 由四个碳原子和十个氢原子组成。

4 10

丁烷又分为:正丁烷、异丁烷。

2、压强(压力):

、公称工作压力:在基准温度时(一般为20℃),所盛装气体的限定充装压力。

氧气瓶:15Mpa,乙炔瓶<2.5Mpa。液化石油气瓶没有公称工作压力,只有充装量。

、水压试验压力:检验气瓶静压强度所进行的以水为介质的耐压试验压力。

氧气瓶:22.5Mpa,乙炔瓶:3.5Mpa(耐压试验),液化石油气瓶:2.4Mpa(耐压试验)。

3、温度:

、华氏度:OF 摄氏度:℃

、热力学温度:K 1卡=4.184焦耳

4、质量:千克,Kg

氧气瓶:45—65Kg,包括:瓶体、瓶阀等不可拆卸的安全附

件。

乙炔瓶:45—55Kg,包括:瓶体、瓶阀、填料、丙酮等不可拆

卸的安全附件。

液化石油气瓶:16.5Kg,包括:瓶体、瓶阀、等不可拆卸的安

全附件。

5、体积(容积):升,L

氧气瓶:40L乙炔瓶:40L

液化石油气瓶:35.5L

二、物质的状态:

1、固态:冰

2、液态:水

3、气态:空气

4、氧气在瓶内为气态;乙炔、液化石油气是液态、气态共存。

三、气体的分类:

1、临界温度:只要当气体的温度降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将其等温地压缩成液体的温度。

2、根据临界温度的不同把气体分为以下四类:

、永久气体:临界温度<-10℃。氧气、氮气、氢气等。

、高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10℃,≤70℃。二氧化碳、乙烷、乙烯等。

、低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70℃。氨、氯、液化石油气

等。

、溶解乙炔气体:临界温度36.5℃,压力0.13Mpa。溶解

乙炔。

四、气体的危害:

1、燃烧性:大部分燃烧气体的燃烧热在2.39MJ/Kg,比TNT炸药的燃烧热(0.39MJ/Kg)大6倍以上。尽管爆破力不能与燃烧热相比,但由此可见,一旦发生泄露,后果相当严重。另外,液化气体的沸点低,极易气化,因而突然泄压时造成的闪蒸(瞬间气化)是一般气体所没有的特殊现象。一般在20%-30%,这种闪蒸现象对于可燃液化气体来说特别危险,因为迅速蒸发的气体来不及扩散而滞留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这就意味着具备了发生爆炸的先决条件。并且,液化气体(10.4mm/min)燃烧速度是汽油(4.8mm/min)的两倍多,可见火灾危险性比汽油大得多。

2、毒性:一般气体都有它的毒副作用,只是看人体吸入它的量和时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