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pptx

1.2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ppt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学习目标;我们的手上难免沾染细菌。细菌的繁殖速率很快,因而我们要常洗手。假设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二、种群的“J”形增长;;3.模型解读;1-4年,种群数量呈___形增长

4-5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

5-9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

9-10年,种群数量_______

10-11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___

11-13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9年,种群数量第_______年最高

9-13年,种群数量第______年最低;3.模型解读;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反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三、种群的“S”形增长;三、种群的“S”形增长;三、种群的“S”形增长;三、种群的“S”形增长;三、种群的“S”形增长;三、种群的“S”形增长;①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②环境阻力如何用自然选择学说

内容解释?

③“S”形曲线中,有一段时期近似于“J”形曲线,这一段是否等同于“J”形曲线?为什么?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如遭遇人类乱捕滥杀和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下降或急剧的下降。;小结;自然条件下,任何生物的种群都与环境中其他生物密切联系。严格地说,探究单个种群数量的变化只有在实验室才有可能实现。;1.材料用具:;;血细胞计数板侧面观;;计数公式:;计数公式:;先盖盖玻片,再将培养液滴加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计数的包括活菌和死菌。可以用亚甲基蓝对菌体进行染色,被染成蓝色的是死菌,没有染色的是活菌。;(3)对于压在中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和酵母菌芽体,应当怎样计数?;;计数时可以滴加台盼蓝染液(或亚甲基蓝),活的酵母菌呈无色,死的酵母菌呈蓝色,然后分别计数,算出两者比例,从而进一步换算出菌体中的活菌数。需要注意的是,加入台盼蓝的体积应折算在稀释倍数中。;;;练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的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讨论

1.有人说目前全世界人口数量已经达到地球的环境容纳量,必须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控制人口出生率;有人却认为科技进步能提高地球对人类的环境容纳量,例如,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能提高作物产量,从而养活更多人口。对此你持什么观点?你有哪些证据支持你的观点?

2.鼠害导致作物减产,蚊、蝇会传播疾病。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