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写作指导5:二元思辨性作文劳动之苦与美 .pdf

2024年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写作指导5:二元思辨性作文劳动之苦与美 .pdf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高考语文思辨性作文

写作指导5:二元思辨性作文劳动之“苦”与“美”

作文话题+题目+素材运用+金句+范文展示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60分)

有人说,劳动让人“吃苦”。《插秧歌》描绘一家四口农忙时冒雨插

秧的紧张生活,表现出农事的辛苦与繁忙;“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晚上

下班后,也会“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也有人说,劳动孕育着美。劳动时,人与环境融为一体、自然和谐,

既展示者劳作体态的优美,又使劳动者浑然忘我,获得了纯粹的审美体

验……

劳动之“苦”与劳动之“美”之间似乎是矛盾的,对此,你的看法如

何?或请你结合社会生活和自己的人生体验加以阐述,写一篇议论文;或

请你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来展现你的思考,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

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审题】

作文材料由两段观点组成。第一段写劳动之“苦”,用了《插秧歌》

和张秉贵作例子,写劳动过程中身体上的承受的辛苦。第二段写劳动之

“美”。这种美既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也体现在劳动者的形体美,

还体现在劳动时的精神状态之美。

作文引导语指引了写作方向。要围绕劳动之“苦”与劳动之“美”的

矛盾来写。“苦”与“美”其实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因为劳动,所以必然

有“苦”。但在劳动的过程中,能获得“美”的体验。所以,如果没有劳

动的“苦”,就不可能有劳动之“美”。“苦”是一种主观感受,如果能

体会到劳动的“美”,就不会感受到劳动的“苦”。“苦”在于身体,而

“美”更多在于在精神。二者相融相生,形成一个整体。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材料中给我们展现的是劳动的两个镜头,那么作

文中就需要对劳动进行“全景式”的观察和全局式的思考,展现思辨能力。

劳动之“苦”与劳动之“美”有矛盾之处,但大部分情况下是一体两面、

辩证统一的。若只是分别阐述劳动的苦与美是未能切中要害的表现。劳动

之美是专注之美、和谐之美,这样的审美体验只会在聚精会神、全身心投

入时感知到。劳动之苦是客观存在的,但其心理体验不一定就是痛苦,因

为沉浸其中,“得意忘形”,外界的烦忧,身体的劳累已经都可以至于一

旁。

在写作时,若写议论文,要写出劳动之“苦”和劳动之“美”的辩证

关系。选用事例时不要将“劳动”的范围局限于诸如打扫卫生之类的日常

活动,要结合时代热点写出新时期劳动者的美,包括从劳动模范形象到时

代领跑者的先进典型,从传统的农民、矿工、钢铁工人等形象,到医生、

教师、文化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形象,再到快递小哥、奔波在城市中的年

轻一族等。若写记叙文,要注意选取典型的素材,写出自己或他人劳动的

体会,既要写出劳动过程中的辛苦,也要写出从中收获的美的体验。要聚

焦细节,展现心理变化,尤其是自己对劳动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

识,并自然地生发议论。

【参考立意】

1.在劳动的“苦”中感受劳动的“美”;

2.唯有辛勤劳动,心怀劳动之美,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传播劳动精神,在新时代书写劳动之美。

名人金句

1.劳动的回报即是生命本身。——(英)威廉·莫里斯

2.劳动后的休息,是一种纯粹的喜悦。——(德)康德

3.劳动使人建立起对自己理智力量的信心。——(苏联)高尔基

4.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一切靠劳动,生活才美好。——陶行知

5.当一个人在深思的时候,他并不是在闲着。有看得见的劳动,也有

看不见的劳动。——(法)雨果

6.人类全都在脚手架上劳动。每一个有才学的人都是一名泥瓦工人。

最卑微的人也在给它填补空白或是放上石头。——(法)雨果

7.机会只有在经过艰苦的劳动之后才会到来。只有那些能够经受得住

日常的辛劳、并且依然能够保持生机和机警的人,最终才能赢得机会。—

—(美)亨利·福特

8.我应当工作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息——倘若我的图画在我眼前毁灭

或者烧毁,我也应当心安理得,就像它还存在一样,因为我未曾怠情,我

劳动过了。——(俄)果戈理

范文展示

以劳动为荣,享受劳动的美

千百年来,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来改造世界,创造财富,改善生活。从

上古时期开始,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