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风成地貌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pptx

2.2风成地貌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风成地貌-01风成地貌概念:风力对地表物质的、搬运和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风积地貌和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侵蚀堆积风积地貌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地貌风积地貌吹蚀作用:风吹经地表时,风将地表的细颗粒物带走,使地表遭到破坏。磨蚀作用:挟带沙粒的风对地面物体进行磨蚀(冲击、摩擦),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02风蚀地貌任务一:阅读教材,自主探究1.说出风蚀作用的概念与类型;2.描述不同风蚀地貌的特点并思考其成因。观察分析请描述下列风蚀地貌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形态特征: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岩石。成因:接近地面处的风含沙量较多,对下部岩石(或土体)磨蚀作用强。上部岩石岩性(或土体)坚硬,不易被侵蚀;下部岩石岩性(或土体)疏松,易被侵蚀。风蚀蘑菇观察分析请描述下列风蚀地貌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风蚀柱风蚀壁龛上下宽窄相近的柱状岩石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风蚀作用下形成形态各异的石柱或土柱。陡峭岩壁上出现形状各异的凹坑,呈蜂窝状岩石风化,表面崩解,形成许多小凹坑;风沙沿着凹坑钻磨,使之不断加深扩大,发展为石窝。中国西北的魔鬼城——雅丹地貌:“雅丹”来自维吾尔语,原意为“陡壁的小丘”,现在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形态: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风蚀沟槽风蚀残丘风蚀垄脊风蚀沟槽任务二:合作探究1.结合材料一和示意图尝试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2.推测风向与风蚀沟槽的关系。1.地质年代形成大量河湖沉积物(岩),这些沉积物(岩)受地壳抬升作用形成戈壁台地后,受风化作用产生裂隙。当地盛行风向与裂隙方向一致时,土体或岩石裂隙长期风力侵蚀作用下(流水冲刷)形成风蚀沟槽和风蚀残丘。2.风向与风蚀沟槽平行。材料一:雅丹地貌在我国西北新疆、甘肃等地最为典型。在白垩纪时期,当地本是一个巨大的湖泊。经过地壳运动,湖泊变成了夹杂砂岩和泥板的陆地瀚海。沉积岩层因风化而裂开,在长时间的外力作用下形成了一道道平行的沟槽。下图是“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回答以下两题。1.该景观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D.风力侵蚀2.下面属于魔鬼城景观特征的是()①土墩与凹槽相间排列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方向垂直③地面支离破碎④土墩奇形怪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DD思考风蚀地貌风积地貌1.观察风积地貌的形成过程;2.说出风积地貌的形态和特征风积地貌的形成-03风积地貌概念: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类型:各种形式的沙丘;黄土高原的形成金字塔型沙丘沙垄新月形沙丘格状沙丘1.描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态特点;2.判断新月形沙丘与风向的关系新月形沙丘背风坡迎风坡迎风坡背风坡形态特点:平面形态似新月,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合作探究试判断新月形沙丘形成的风向WN迎风坡迎风坡ENS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风向OP0300米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2.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华北地区BNC240思考230220沙丘是否只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海岸或多沙的河谷地带,也往往会有沙丘的分布。每年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动力),河流水位低,河漫滩裸露,大风携带搬运河漫滩上的沙粒(物质),受江边地形阻挡,风速减缓(环境),沙粒堆积于山坡形成沙丘。西藏米林县丹娘沙丘雅鲁藏布江岸边思考问题探究(结合图册P4-5中国地形图)在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由粗变细,按颗粒大小可分为三个带,即西北部的沙黄土带、中间的典型黄土带和东南部的黏黄土带。1.说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外力作用。2.描述黄土颗粒的变化规律性,并分析原因。流水侵蚀变化规律性:黄土颗粒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沙黄土、黄土、黏黄土,颗粒逐渐减小。原因:强劲的西北季风带来中亚、西北地区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尘逐渐沉积。大的颗粒物先沉积,小的后沉积,形成黄土颗粒的变化规律。黄土高原的成因黄土高原的形成:强劲的西北季风带来中亚、西北地区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尘逐渐沉积。风蚀地貌风成地貌风积地貌-04课堂小结风蚀蘑菇风蚀柱分布西北地区风蚀壁龛强弱风力风蚀雅丹干旱、半干旱新月形沙丘分布黄土高原的形成黄土高原风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