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可用).pptx

  1. 1、本文档共1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第三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二、纵向研究;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

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4.心理发展阶段说;(2)前运算阶段(2―6、7岁):;(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是:;(四)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和心理发展观;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低级心理机能转化到高级心理机能有4个标志:;3.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五)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它的发展顺序。;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0―3岁);二、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二)独立行走;第二单元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一)研究方法的突破;(二)视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婴儿思维的发展;四、婴儿言语的发展;(二)婴儿言语的发展;词汇的发展

1~1.5岁第一批词汇(50左右)

3岁词汇量达1000

句法的发展

1.5~2岁是婴儿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3岁掌握母语的基本规律

单词句→双词句→电报句(1.5岁)→完整句(3岁)

;第三单元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一、情绪的发展;(三)恐惧的发展;二、气质;三、社会性依恋;安全型

回避型

反抗型(矛盾型)

;四、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一)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

8个月之前,主体我认知尚未发生;

9―12个月,产生了初步的主体我,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

12―15个月,主体我得以明确的发展,这时婴儿已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

(二)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

15―18个月,开始能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表现为可利用外表特征来认识自己;

18―24个月,具有明确的客体我的认知,这一时期婴儿有了用语言标定自我的能力,具有了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第四单元婴儿期的心理卫生;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3―6岁);二、儿童游戏的发展;2.幼儿游戏的主要特点——象征性游戏;(二)游戏的社会性发展;三、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第二单元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二)语法结构的发展;(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记忆策略形成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取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

记忆策略的发展:

没有策略,5岁以前;

过渡阶段,5―7岁,不能主动运用,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

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

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有:

视觉复述策略,即不断地注视目标刺激,以加强记忆;

特征定位策略,即“捕捉”突出特征,以便于记忆;

复述策略;三、幼儿思维的发展;(二)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第三单元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二、道德行为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哈特普(W.Hartup)把攻击行为分为:

工具型攻击乃指儿童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

敌意型攻击则是以人为指向的,采用嘲笑、骂人等言语指责,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

年龄差异: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工具型攻击为主,年龄较大的孩子以敌意型攻击为主,表现为攻击行为的类型从“工具型”向“敌意型”的转化。这种变化趋势与儿童的认知能力有关。

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更易卷入攻击性事件;攻击行为随年龄增长而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稳定性,即童年时期被评为攻击性较高者,成年后的攻击性仍然较高。;三、性别角色社会化;四、同伴关系的发展;五、第一反抗期;第四单元幼儿期的心理卫生;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6、7岁~11、12岁)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