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应“四忘”.ppt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六单元老年期心理健康辅导教育老年人应“四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上升到16.7%,2.3亿人,中国已经步人老龄化国家行列。现代医学证明,80%的老年性疾病与各种精神因素有关。心理调节,保持精神愉快,是老年人延年益寿的“活化剂”,老年人要保持身心健康,愉快安度晚年,须做到“四忘”。【第一“忘年”】平常尽量少想自己的年龄,这种心态会使人感到总是年轻,还能有所作为,热爱生活,热爱事业,而这种总是年轻的感觉反过来会强化自己的良好状态,对生理素质产生积极良好的反馈和调节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体免疫功能主要受大脑皮层机制制约,“年轻化”使它增强活力,从而使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全方位的巩固和提高。美国医学专家认为“信念、自信心和事业心,是保持健康的三大要素。”老年人时间比较充裕,在身体状况许可的情况下,应选择一项事业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如学习书法、绘画、养花或参与社会活动等等,制定切合自身的计划,坚持老有所学,勤学习,多动手,多动脑,有条件的可到老年大学去学习、“充电”,整天忙忙碌碌,保持一颗“不老心”。老年人还要发挥自身余力,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和家务劳动,扩大社会交往,融洽家庭、邻里关系,做个众人喜爱的“热心人”。【第二“忘形”】超越自我,忘却自己的身份,摆脱某种心理上的羁绊。每个人的身份、地位、成就差异性很大。高官、名人与一般体力劳动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是当人们离休、退休以后,应该忘记这些差别,因为这些差别已不复存在。前者不要端着架子,后者不必自惭形秽。彼此忘却身份,不拘形骸,互相投入,日子过得愉快,有利健康长寿。老年人还要多交青年朋友,多接触并多了解一些青年人,将自己的宝贵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他们,同时从他们身上感受时代的气息,吸收好奇心,探索精神和求知欲等,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老年人还不妨来个“老来俏”。老年人打扮漂亮潇洒一些,别人看着有活力,自身感觉也舒心,从而消除“人老叹珠黄”的忧伤,有益于身心健康。有一家杂志调查了3000名老年人,发现注意着装打扮的人患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癌症等疾病者比不注意打扮者少30%以上。【第三“忘怀”】内心自适、恬淡,不依恋身外之物和名利地位,不追念往日的荣辱,不计较往日的恩怨,心胸开阔,旷达自如。每个老年人,经历了几十年的生活旅程,在工作、学习以及社会交往和家庭生活中,总不免有喜怒哀乐的遭遇,坎坷不平的生活经历。其中既有鲜花,又有荆棘;既有欢乐,也有悲伤。有些老年人,总喜欢拿自己风华正茂的年轻时代业绩和现在对比,觉得自己“人老珠黄不值钱”,因而忧郁沉闷、悲观失望;有的对于自己过去那种坎坷遭遇于心灵创伤耿耿于怀,经常向别人滔滔不绝地诉说,沉浸在往事的悲哀中,凡此种种,医学上叫做“回归心理”。“回归心理”不但影响老年人的情绪,而且当不良的情绪得不到有效控制时,还会促使老人的身体机能加速衰退,使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消化功能的进一步减退。久而久之,还可引起老年精神病、老年忧郁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胃溃疡病以及恶性肿瘤等。老年人要培养豁达、积极的人生观,应珍惜这段宝贵的晚年时光,不纠缠过去的人和事,面向现实,积极向前看,生活信念始终不灭,乐观自得。而乐观是最好的良药。我国清代有一首《祛病歌》:“人或生来血气弱,不会快乐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心一乐,病都祛。心病还须心药医,心不快乐空服药。日来唱我快乐歌,便是长生不老药。”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虽然宦海沉浮,经历坎坷,但他始终乐观豁达。他写过这一首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光火中度此生。随富随贫且随喜,不开口笑是痴人!”这可以说是经过各种体验后对人生的领悟,实在意味深长。【第四“忘机”】心无纷争,淡泊名利,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刻意去追求地位、名誉和金钱,力求怡然自乐,知足长乐。我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心从之,病从安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中国有句俗话“仁厚寡欲者寿”。这都是说“不贪婪、少私欲可以防病健身”。少数老人把名利、地位看得过重,为了得到它而惨淡经营,费时费力;得到它以后,为了保住它又战战兢兢,机关用尽,成为精神桎梏。太频繁的过于强烈的应激状态,使心理和生理造成严重损害,极个别人还走上极端,这是非常错误的。老年人身体状态和思维不如年轻人,不可过于逞强。要注意三点:一是欲望不可太高,不可贪得无厌;二是难以实现的愿望不可强求,得放手时且放手;三是违反科学规定和社会规定的欲望不可有。人类生活的实践证明,正确对待名利地位,采取超逸、大度的态度是保障健康必不可少的。95岁的老人郑逸梅,眼不花,耳不聋,每年还发表作品几十万字,被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评为“健康老人”。他的体验是:“我既不和人争名,也不和人争利,一切付诸淡然。自

文档评论(0)

一笑倾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