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课堂随笔.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随笔

学校数学老师课堂随笔1

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肯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约,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留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同学感知涂图形的过程。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简单了。

整堂课上下来,同学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楚。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同学喜爱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情愿采纳。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晰。我在介绍这种方法的时候还特意把要约分的分数改写成分母和分子分别由几个数相乘的形式,援助同学理解。可能这样做,还做得不够吧?再由于上学期的约分知识许多同学就不娴熟,有不少同学仍不断涌现约分错误和忘却约分的状况。

学校数学老师课堂随笔2

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同学智力的进展,培育好同学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着重实践教学,制造胜利条件,激发同学爱好

要使同学一拿到数学新书时就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阅览,同学的爱好是它的基础。积极的爱好的倾向是朦胧爱好的开始,那么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爱好,这在第一课尤为重要,特别是布置第一课的前置性学习中尤为重要。

二、设计育人情境,培育同学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同学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同学听课也伴随肯定的.情感,而同学的情感往往同他对知识的领悟程度,对老师教学的爱好亲密相关。

三、情感倾斜,关注学困生

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假如老师在情感上多一些倾注,在课堂多一些关注,课后多一些援助,他们在学习上可能会有所提高,学习的爱好、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

学校数学老师课堂随笔3

11月16日,我有幸参与了武汉市名特老师展示活动。其中育才学校王钊老师执教的人教社新课标试验教材四班级上册《合理安排》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这是教材新增内容,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烙饼这一简约事例,让同学尝试解答,并从优化的角度在多种烙饼策略方案中寻求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统筹思想特别抽象,怎样把它详细化,让同学简单明白,便于操作呢?王钊老师用奇妙、合理、艺术的提问把运筹思想“烙”在同学脑海里。

提问作为老师促进同学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同学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掌握手段,是沟通老师、教材及同学三方面联系的桥梁。王钊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在烙两个饼、三个饼的优化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烙更多的饼把学习过程层层推动,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了动态的过程,让同学在思索、争论中逐步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下面我仅就课堂提问对本课做一些分析与思索:

一、精确把握提问时机

孔子主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要在同学“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提问。当同学还在“发愤”求“知”,但又不能立即“知”,思维处于“困惑”之时,老师要做同学的知心人,要擅长了解同学的疑难,掌控“火候”,实时进行“解惑”,把握准什么时候该问,什么地方该问。

【案例1】

当王老师就烙饼问题进行了简约交待,“1张饼烙2面,烙1面要3分,1个锅同时能烙2张饼”。“3张饼怎样烙最快呢?”问题刚刚抛出,同学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用学具动手试验3张饼的烙法。不一会儿功夫,孩子们一个个举着小手,争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王老师此时并没有急于展示正确结论,而是先充分确定了用18分钟和12分钟烙法的同学,这时9分钟烙法的同学代表迫不及待的和同学们讲解了他们节约烙饼时间的好方法。两种方法的比较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9分钟这种烙法的价值。此时同学思维开始迸发了,不断地质疑着,9分钟烙法比12分钟、18分钟时间节约在哪了呢?王钊老师实时抓住同学的愤悱点,问“要尽快烙好饼,哪种最合理?”“为什么第三种安排最合理?”

【分析】

这里“为什么”的追问,可以说是整堂数学课的心脏、命脉。它使同学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观测时间的多少上,更多地是促使同学透过现象思索其本质。原来第三种安排是充分利用了锅底,使锅底每次都能同时烙两张饼。这里的设计抓住知识关键点,问在该问处,问在当问时,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深化,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同学通过探究、争论,思维火花的产生、喷发和碰撞都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获得释放。

二、恰当选择提问方式

从某

文档评论(0)

欣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