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知识清单2025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VIP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知识清单2025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立与外交

新中国的成立

前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奠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①召开:1949.3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②内容:

指出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

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共在政、经、外交等基本政策

确定了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①召开:1949.9北平

②内容:

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等文件,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成立:1949.10.4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意义:

①新民主义革命基本结束,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结束了双半,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②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

③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原因:

从产生条件看,当时全国解放的任务尚未完成,召开全国人大和制定宪法的条件尚不具备,政协代行人大职权制定临时宪法

从《共同纲领》的内容看,他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从作用看《共同纲领》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临时性,为1954年宪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以多元史观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革命史观: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现代化史观:为国家政治建设(三大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石

文明史观: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整体史观: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发展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①初步建立: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政协会议代行人大只能

②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③初步发展: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依据:《共同纲领》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②标志: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

③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人民性: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代表性:人大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全权性:人大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属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

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共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背景: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目的:实现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③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1954年宪法的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实施:成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1965年西藏藏族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州、自治县(旗)

⑤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民主政治建设的严重挫折——文革对民主法制践踏

文革发生的原因:

①国内国际形势使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②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

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①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②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保障,宪法和各项法律名存实亡

④自1965年以来,全国人大连续10年没召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

20C50S——70S社会主义建设与科教文艺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恢复

①时间:1949-1952年

②崩溃原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肆意搜刮;多年战争的破坏

③恢复完成: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④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划三改)1953-1957年

①背景:

新政权巩固

经济恢复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还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