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常见失误与对策.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失误与对策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明确《考试大纲》要求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鉴赏诗歌时“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从选题数量和时代上看,以唐宋诗词为主,特别是唐宋诗占主导地位,宋词、元曲及金明清诗比例略有提高。考点分布全面稳定,基本落实在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考题来看,高考对学生理解、判断、概括及表述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诗并不难懂,得分的情况很不理想。考情分析:判断:前三联借景抒情,后一联直抒胸臆。第一、五、六句写动景,第二、三、四句写静景,动静结合。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典型例题1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只有审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弄懂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答对题,答全题。如果审题有了失误,答题就会“驴头不对马嘴”,痛失全分。一、审题失误指点迷津:

“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是指景物本身的特点,“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则指描写方法或技巧的特点。混淆了“描写的景物”和“景物描写”这两个概念,答题就会失误。正确答案:描写景物的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审题失误常见的还有:混淆表现手法是全诗的还是某一两个句子的,是处于主要地位的还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分析“异曲同工之妙”时大谈思想感情,不明白这个“妙”主要指方法和技巧上的特色;在对律诗诗句的赏析中错把颔联当颈联或相反;忽视对背景注解的审读,导致对诗歌特定思想内容的错误理解等。审题要具备基本的知识背景,包括文学常识、语言知识,这样才能读懂题目里涉及的一些概念(如颔联与颈联)和古人对作家作品的评价。读题要全面,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要专注细心,逐字逐句,甚至咬文嚼字。要抓住关键词语,对可能引起误解的概念反复推敲。要弄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怎么问的。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做到问与答对缝合隼,准确无误。对策: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石头明月雁声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判断:本诗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来表达对石头城昔盛今衰的伤感。典型例题2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同学们对全诗或诗中某一两句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和指认,常常很容易出问题——把一种手法说成是另一种手法,造成该得分点失分。

二、手法误认对手法的分析和指认,许多同学把握不准。有这样一些问题最为常见:把对全诗手法的分析看成是对一个局部、一两个句子的,或者倒过来;实际上是衬托、虚实手法,却动不动就说是借景抒情什么的;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常常混淆不清;当什么手法都看不出来的时候,则比喻拟人胡说一通。

指点迷津:正确答案: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绘声绘色/以动衬静)。分析诗句,作者借助月色、雁声等意象来表达对石头城昔盛今衰的伤感,所以说借景抒情;从写作的心理过程看,又可以说成融情于景。作者是从声音和色彩两方面来描写的,所以又可说成绘声绘色。“石头”、“明月”是静景,“雁声”是动景,所以又可说成是以动衬静。

诗歌鉴赏对策:整理常见的表达技巧,将它们系统化。(1)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2)描写手法:衬托(正衬和反衬)、对比、虚实、动静、正侧、细节描写(细描和白描)。(3)修辞手法: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判断:霜露浓重,黄叶落地,寒花疏落,无不体现了秋的特色。落寞,孤愤,前六句借景抒情,后两句直抒胸臆。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注]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1)此诗写景,处处紧扣“秋”字。请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又是怎样表达的?典型例题3三、挂一漏二挂一

文档评论(0)

177****78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