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中国历史: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中国历史: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知道战国七雄的形成和位置、兼并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战争特点,辩证地认识兼并战争,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认同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2.通过识读《战国经济与改革图》,学习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理解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必要性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3.通过标注《都江堰示意图》,了解都江堰工程,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逐步形成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4.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评述重要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恰当说明他(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战国七雄形成和位置。

2.兼并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特点。

3.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

4.都江堰修建的基本史实和构成。

教学难点:

1.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评价。

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和意义。

3.都江堰修建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古人治史的习惯——“左图右史”,引出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导入新课。

【内容探究】

一、“时局”之变——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的形成

1.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两张历史地图。

提问:对比这两张历史地图,和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局势有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史地综合,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思维,从变化中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出示“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历史材料:

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

田常言于齐平公曰:“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行之五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解释“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及其背后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证明,战国时期卿大夫篡权立国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以及在政治上的夺权,这一社会变化。所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标志着战国七雄格局的形成。)

(二)战国七雄的记忆

出示《战国形势图》,在图上标记指向标,根据地图上的方位来帮助记忆:上北(燕)下南(楚),左西(秦)右东(齐),中间隔着(赵魏韩)。

(设计意图:史地综合,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空间记忆的能力。)

二、“战局”之变——兼并战争

(一)重要战役

根据《战国形势图》战国时期,提问:从图上看,比较重要的战役有哪些呢?并进行学法指导,提示注意查看地图图例和课后了解“围魏救赵”、“减灶计”、“纸上谈兵”等历史故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以及课后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战争特点

出示《桂陵之战》图示和“长平之战”历史材料,探究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有怎样的特点?

(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佯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认识战争形势的变化)

(三)战争评价

出示《合纵连横形势图》和相关史料: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你觉得人们最渴望的会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兼并战争。)

三、“政局”之变——商鞅变法

(一)变法背景

出示《战国经济与改革图》以及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铁镢、牛尊两件文物,从经济、政治、军事等不同角度探究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出现各国纷纷变法这一现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的道理。)

(二)变法人物

1.分别出示秦孝公和商鞅的相关史料,介绍两位改革核心人物的相关事迹,学习他们身上开拓创新、勇于改革的精神。

(魏、楚等东方六国)皆以夷狄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二》

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史记·秦本纪》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