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肠炎病的危害及防治.doc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斑点叉尾鮰肠炎病的危害及防治

病因:由叉尾鱼回爱德华氏细菌(EdwardsiellaIctalarus)感染引起。

症状:感染鱼全身有细小的红斑或充血,肝脏及其他内脏器官也会有类似的斑点,鳃丝渗血,在胸鳍侧有直径3~5毫米的损伤,好似叉尾被刺伤的样子,并随着病程的加重而不断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病菌也可感染脑部,此时病鱼常作环状游动,活动失常且不久将死亡。此病危害性很大,在美国密西西比洲,已成为斑点叉尾鱼回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由这种病而造成的死鱼数近年急剧上升,且发病时间延续很长,通常水温22~28℃之间引起大批死亡,30℃以上发病率将大大减少,病菌在池底淤泥中生活时间比较长,当水温超出其最适范围时,病菌可潜伏于鱼体内,水温适宜时,细菌开始生长、繁殖,并感染鱼池。各种规格的斑点叉尾鱼回均可感染该病,这种病很可能通过鱼类间直接传播,由于病菌可在池底淤泥中生存,因此感染也可能来源于淤泥。

防治:

1)采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每亩(留水6~9厘米)用生石灰50~60公斤,鱼种下塘前用1~3%的食盐水溶液洗2)用2~3ppm高锰酸钾全池泼洒3)喂服强克99,方法及用量参照说明书4)患病亲鱼可按每公斤体重注射土霉素55毫克或红霉素8毫克。

文档评论(0)

毛毛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毛毛虫的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你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