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_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课件.pptx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_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谈创造性思维(第一课时)年级:九年级学科:初中语文(统编版)主讲教师:杨利利学校:湖州南浔兰生宏达实验学校导入新课苏轼《题西林壁》中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给人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俗语“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说明了跳出习惯的思维圈,通往成功的路不只有一条。今天,我们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一篇文章《谈创造性思维》,学习如何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20*谈创造性思维罗迦·费·因格了解作者【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背景链接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不相信自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学习任务一:辨析文章观点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它是文章的论点吗?交代了文章议论的话题,即论题。论题不是论点。但论点一定包含论题。《敬业与乐业》《怀疑与学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论教养》课题解读:“谈”,表明本文是议论文;“创造性思维”,指出了谈论的对象,题目明确了本文的论题。学习任务一:辨析文章观点议论文题目的两种常见类型:一、论题型揭示作者所要谈论的话题。多用短语表述,如“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二、中心论点型揭示作者对某一问题的核心观点,统摄全篇。多以判断句进行表述,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任务一:辨析文章观点2.文中有下列几个观点,你认为哪个是课文的中心论点?为什么?(1)生活中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3)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学习任务二:梳理文章思路(一)阅读1-3段,思考:1.这一部分的观点(论点)是什么?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如何确定观点:位置上:小标题、段首、段尾、中间。形式上:(1)提示性的词语,如“我认为”“由此可见”“因此”“综上所述”“但是”等;(2)特殊的句子,如设问句、过渡句等。(3)必须是陈述句。小贴士学习任务二:梳理文章思路2.用了什么材料(论据)来论证观点?带有四个图形选项的问题。开头材料的作用:(1)引出……的观点。(2)充当证明该观点的论据,增强说服力。(3)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学习任务二:梳理文章思路(二)阅读4-13段,思考:1.围绕上面这个观点,作者阐述了哪几个问题?(1)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哪些必需的因素?(2)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提出这两个问题,作者运用什么句式?设问句作用:引出下文,引发思考,使文势有变化。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学习任务二:梳理文章思路2.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哪些必需的要素?(1)使自己的学识渊博。(2)运用知识,必须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学习任务二:梳理文章思路3.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是什么?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学习任务二:梳理文章思路4.怎样才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1)坚信人人有创造力;(2)积累知识;(3)运用所得的知识;(4)重视小灵感并发展它。课堂总结第一部分(1-3段):提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的观点要素一(4-5段):使自己学识渊博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第二部分(4-8段):要素二(6-8段):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运用知识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坚信人人有创造力积累知识第三部分(9-13段):怎样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运用所得的知识重视小灵感并发展学习任务三:探究论证艺术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举例论证: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这两个事例是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学习任务三:探究论证艺术举例论证: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调查研究成果论证“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学法归纳武功秘笈——举例论证的作用分析法1.首先,找到所举的事例,把握事例的主要内容;2.其次,联系上下文,找到具有概括性质的语句或中心句,明确论据证明的内容;3.最后,结合论点体会举例论证的表达效果。课堂总结本文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式、活用知识的观念对于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