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控制重点.pdf

地下室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控制重点.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地下室墙柱轴线定位放线复核控制:

(1)地下室墙柱轴线从基础开始,上下是连续贯通的,受力方

向沿垂直轴线传递,建筑荷载是通过墙柱传给基础。墙柱轴线关系

到力的准确传递。

(2)墙柱轴线关系着各功能房间的准确布置。

(3)一旦地下室的墙柱轴线出现问题,上部各层轴线必然随着

出现问题,反之,如地下室墙柱轴线准确无误,则上部各层轴线很

难出现问题。因此,应对地下室墙柱轴线的测量定位进行严格的复

核,做到万无一失。

2,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控制:

(1)地下室水压力导致的渗透,渗漏使地下室面临着恶劣的环

境条件。

(2)地下室处于整个楼宇各类功能神经中枢和心脏部位,重要

性十分突出,容不得渗漏发生,如变配电机房,空调机房,消防控

制中心,等都设在地下室,电气设备很多,对防渗防漏有着极为敏

感的要求。

(3)地下式结构复杂,防水施工难度大,如:对后浇带,施工

缝的处理,对桩头钢筋的处理都是很困难的工艺。

因此,无论对于何类建筑物,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的重点控制

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课题。

3,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1)基础筏板一旦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将对建筑物产生全局性

致命的影响。

2)筏板一般都是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内外温差大,内外不

同步收缩容易引起贯通深裂缝。

(3)由于混凝土用量大,后续混凝土难于保证连续供应,易出

现不规则施工冷缝,这种冷缝既有纵向的,也有水平向的,对结构

受力和渗漏性能均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4)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

温度控制内容:里表温差小于25度,每天降温速度小于2度,

体表与大气温差小于20度,砼入模温度5度至30度,温升<0度,

施工前进行热工计算,确定用料种类,确定保温方法,制定测温制

度。

材料控制:水泥水化热控制: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或矿渣;加

入缓凝剂保证6小时凝结时间,混凝土的坍落度小于160mm,。

收缩应力控制:在混凝土中部配置温度变形钢筋。

浇筑连续性控制:确定混凝土输送泵输送量与运输车运量的合

理搭配。

浇筑工序与工艺控制:分层浇筑时前层硬化后应清渣,冲水后

浇筑次层。如不分层连续浇筑,应自低向高振捣,并强调二次振捣,

尤其对于后浇带与施工缝更应二次振捣。

运输过程控制:离析后应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大于120秒,,

严禁向搅拌物中加水,如果无法满足混凝土的工艺性,不得将混凝

浇注入模内。

保温方法确定:加塑料薄膜

4,地下室工程洞口及预埋管,预埋件控制:

(1)地下室各专业房间繁杂,洞口数量多,规格多,用途各异,

一旦漏留或留错,不仅返工困难,而且对结构破坏严重。

2)各类埋墙电管,水管一旦错漏,同样影响严重。有些埋件

一旦漏掉,即使返工也难以达到原设计效果。

(3)许多设备洞口由于图纸变更原因,极可能变更内容在土建

图中未出现,或结构图位置与变更图不符。

因此各专业应对洞口,预埋管,预埋件的位置,数量,规格进

行综合会审,不可出现任何失误。

5,地下室楼盖的施工质量控制:

(1)控制的关键为GBF空心管的抗浮固定与水平位置的防滚移

措施。

(2)如何使空心管下的混凝土浇筑密实。

(3)楼板防水,尤其是有覆土部位的伸缩缝处防水。

6,地下室外挡墙,内剪力墙的防鼓膜,防爆模控制措施:

(1)控制模板对拉螺栓的直径与间距,墙体下部控制在Φ

14@400,双螺母;墙体上部可用Φ12@450~500,单螺母。

(2)墙体底部可根据浇筑高度调节木方龙骨断面尺寸。

(3)限制一次浇筑高度。一般不超过4米。

7,地下室顶板满堂脚手架模板的支设安全控制: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严格检查扣件及钢管质量。

(2)必须满扎纵横向扫地杆及立杆顶部纵横向水平杆。

(3)必须有斜抛撑,剪刀撑,连柱件,使模架具有足够的稳定

性与整体性。

(4)经计算确定立杆步距和立杆水平间距。

(5)脚手架模板

文档评论(0)

147****64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