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甲、丁肝内容.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丙肝

由广东省肝病研究院医院转发

丙肝简介: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

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但它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亚于乙型肝炎。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

潜伏期约为2~26周,平均7.4周。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天。

丙肝诊断:诊断丙型肝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是否为阳性,二是有无肝脏损害及损害的严重程度。病毒标志物主要包括血清抗—HCV(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HCV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肝脏损害的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能、B超及肝脏病理组织学的检查。丙肝病毒指标阳性加上肝功能损害的指标,即可明确诊断为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核醣核酸(HCVRNA定量,表示病毒繁殖的指标)

HCVRNA的正常值应是1*10的三次方, 或者小于5.0+02

丙肝免疫力:人类对丙肝病毒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产生能力较差,能再感染不同株,甚至同株的丙肝病毒。这可能与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在血中的水平低及其基因变异有关。因此,丙肝病毒感染后不能使机体立即产生对它的抗体,或产生的抗体非常低,以致人类目前采用的方法不能发现这些抗体的存在。因此,感染丙肝病毒后也像感染艾滋病一样有一个较长的“窗口期”。尽管人们不断更新检测方法,使“窗口期”从原来的平均15周缩短到平均11周,但比起甲肝和戊肝的30天还是显得长多了。如果在这种“窗口期”内去献血,丙肝病毒是完全可能蒙混过关的。

预防方法:目前丙型肝炎的疫苗在积极研制中,但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可供使用。目前尚没有针对丙型肝炎的高效价的免疫球蛋白,普通丙种球蛋白也不能预防丙型肝炎。

症状:丙肝病人可表现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如果其肝功能异常,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抗-HCV)和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CV-RNA)阳性,可诊断为急性丙型肝炎;如果丙肝病程超过6个月,或无肝炎病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抗-HCV)和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CV

-RNA)阳性,可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

丙肝传播途径:(1)经血传播:是目前所知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输血、血制品。

母婴传播:有报告在妊娠期存在丙肝病毒经胎盘的垂直传播及产时,产后感染的母亲对婴儿的密切接触传播。与乙肝病毒相比,丙肝病毒感染率较低;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时机主要在出生或哺乳期。

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也是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丙肝病毒存在男性同性恋、静脉内药瘾间的性传播,夫妻间的性传播的发生率不高。

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家庭内接触可能是丙肝毒传播途径之一。接触的内容有共用梳子,共用指甲剪,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等

(5)部分HC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治疗:部分急性丙型肝炎可自愈,但患者若不及时治疗,转成慢性的几率可高达50%以上。治疗急性丙型肝炎包括适当休息、保肝、降酶及抗病毒等,其中抗病毒治疗尤其重要。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尚无特效药,如果患者的转氨酶不正常,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不当,大约有20%~30%的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发展为肝癌。

治疗丙肝要做到三早”。尽管丙肝疾病很严重,但只要早检测、早治疗,丙肝患者得到完全治愈的比例很大。而当前首选药物是长效干扰素,尤其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这是目前国际上最有效的抗丙肝病毒治疗方案。遵医嘱,完成整个疗程的患者超过六成可完全治愈。

甲肝

甲肝简介:甲型肝炎(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Picornavirus)科的一员,1981年归类为肠道病毒属72

型,最近由于它在许多方面的特征与肠道病毒有所不同而归入嗜肝RNA病毒(Heparnavirus)科。

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多发。起病急骤,前驱期1-5天,发热,全身不适,类似感冒症状;继而出现明显乏力,厌油食,恶心,呕吐等,常被误诊为胃炎。故有人总结为:感冒加胃炎,警惕是肝炎。随后眼黄,尿黄如浓茶。

甲肝免疫力:在感染甲型肝炎后的2~3周内,有80%的患者体内会自然产生甲肝抗体(抗-HA),病后2~3个月抗体达到高峰。甲肝抗体能抵御甲肝病毒对人体的损害。这种免疫力一般可维持较长的时间。至少在5~7年内保持有牢固的免疫力。虽然患过甲肝后可以获取比较持久的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并不是“终身制”,会受到个体因素(身体素质、疾病、劳动强度)和环境因素影响。

甲肝的传播途径:甲型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