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质量测评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doc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质量测评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阶段质量测评(二)

eq\a\vs4\al()时间:90分钟eq\a\vs4\al()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2,3,4,5,6,26

大气受热过程

7,8,9,10,11,12,27

大气热力环流

13,14,15,16,17,19,28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8,20,21,22,23,24,25,29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阅读下列漫画,完成1~3题。

1.漫画说明了()

A.人类活动破坏了对流层

B.人类活动破坏了高层大气

C.人类活动破坏了平流层

D.人类活动破坏了臭氧层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左图示意地球外围有“保护层”,右图示意该“保护层”出现了“空洞”现象,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多。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减少到达地表的紫外线,臭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故D项正确。

2.臭氧层正在不断变薄的人为原因是()

A.太阳能的利用 B.制冷工业的发展

C.电力工业的发展 D.煤炭的使用

答案B

解析臭氧层的破坏是由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所致。

3.保护臭氧层的措施是()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B.禁止喷气式飞机在平流层飞行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减少甲烷的使用量

答案A

解析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2018年12月2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首颗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虹云工程”计划发射156颗卫星,这些卫星将充当“太空路由器”角色,在距离地面1000千米的低空轨道上组网围绕地球运行。读图,完成4~6题。

4.“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的是()

A.对流层中间层高层大气

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C.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

D.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答案D

解析“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5.“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是()

A.降低—升高—降低—升高

B.升高—降低—升高—降低

C.降低—升高—降低

D.升高—降低—升高

答案A

解析“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气温先降低(对流层),后升高(平流层),后降低再升高(高层大气),故A项正确。

6.“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①太阳辐射逐渐增多②气压逐渐降低③空气密度逐渐减小④臭氧含量逐渐减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随着高度的升高,太阳辐射逐渐增多、气压逐渐降低、空气密度逐渐减小,①②③正确;臭氧含量在臭氧层最多,④错误。故选A项。

当海面温度比较低,海水与水面的空气层易出现较大温差,水面的气层与空中的气层密度便产生较大差异,接近海面的空气密度大,再往上方,空气密度突然减小,光线透过时就会发生某种作用,导致当地海上岛屿、船只等景物产生变形并脱离海面,形成海滋。据此回答7~8题。

7.材料所述的“某种作用”是指()

A.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B.大气对光线的吸收作用

C.大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D.大气对光线的反射作用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海滋的产生与上下层空气密度的差异有关。由于空气密度突然减小,使低空海面生成密度较大的“水晶体空气层”,当光线透过水汽时会发生反射,导致海上岛屿、船只等景物产生变形并脱离海面,从而形成海滋,故D项正确。

8.以下四幅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图中,最易形成海滋现象的是()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所给信息“海面温度比较低,海水与水面的空气层易出现较大温差”可知,近海面的大气出现了明显的逆温现象,故C项正确。

读图,回答9~10题。

9.“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

A.d作用弱B.a辐射弱

C.c辐射弱D.b辐射弱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可知,晴天的夜间出现霜冻。晴天时,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弱,易产生霜冻现象。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辐射射向地面,也就是大气逆辐射,c减弱造成“是夜必霜”。

10.“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A.“烟气”使大气更多吸收太阳辐射

B.“放火作煴”,直接烤热地面

C.“放火作煴”,直接熏暖大气

D.“烟气”主要成分为CO2,可增强大气逆辐射

答案D

解析农民点燃秸秆,烟雾弥漫,相当于增厚了云层,且烟气主要成分为CO2,从而加大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进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xq9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