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物候定稿.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的“春风”当指夏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答】: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经度差异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3、数学家华罗庚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一句也写下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对“月黑雁飞高”提出质疑。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他的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小结】文学不是考古,也不是自然科学。文学欣赏应充分考虑到文学的审美特性。如果以科学性来衡量文学,那就索然无味了。讨论·活动第三课时活动一:三首词中物候与季节的关系细细品读三首词选文(《钱塘湖春行》《木兰花》《蝶恋花》)词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季节特点?是什么季节?依次为:早春、早春二月(如《木兰花》中的“红杏枝头”、暮春三月(《蝶恋花》中的“乱红”)活动二:关于各地梅雨的特点

读课本,了解“梅雨”的概念;细读三首诗的部分诗句(课本第47页)三位作者写诗时所处的地点分别在哪儿?从诗歌内容来看,三个地方的梅雨期分别是什么时候?结合地图知识,联系诗句,由此可以看出“梅雨”的“入梅期”由什么特点?柳宗元—广西柳州杜甫—四川成都(注:南京指成都)苏轼—浙江湖州柳州为农历三月(小春即为三月),成都为农历四月,湖州为农历五月(“三时”意思是“夏至以后的十五天”)“入梅期”是从南向北逐步推进的。活动三:交流成语、谚语中反映的气象物候阅读课本中的谚语,说说它们所反映气象物候。你还知道哪些反映气象物候的成语、谚语或诗句呢?能说说它们所表现的意思吗?成语示例:春暖花开雨后春笋春华秋实风起云涌春生夏长炎炎夏日秋高气爽一叶知秋秋风扫落叶冬裘夏葛残冬腊月雨过天晴烟消云散晴天霹雳谚语示例: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棉花云,雨快临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诗句示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停车坐爱枫叶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活动四: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也有人说“天有可测风云”,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答】A:我认为“天有不测风云”。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上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度洋地震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明证。可见天有“不测”风云。B:我认为“天有可测风云”。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束手无策,人类可以凭借气象卫星探测的卫星云图“指云报雨”,人类可以全程监测台风“的行踪”,自然之风云不再神秘,天之风云“可测”。不久的将来,天之风云不仅可测,而且完全“可控”。知识链接学以致用1、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及其成因。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泰州市中考语文)A句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这是由于纬度的差异。“胡天”是指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越往北,冬天来得越早,气温也越低。B句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在大气的对流层内,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0.65摄氏度,海拔1500米的山顶,气温比山藨要低近10摄氏度,因此,山上的花要比山下的迟开。北戴河大连青岛庐山昆明处于海滨,由于经度差异,夏季比内陆凉爽。海拔较高,由于高下差异,温度比低处低。2、夏天人们往往到下列地方去避暑,根据本课知识说一说为什么?3、你还能说出一些诗歌中通过物候反映时令的诗句吗?墙下浓阴对此君,小山尖险玉为群。夜来解冻风虽急,不向寒城减一分。提示:墙下竹子的浓阴里有一片残雪,而高险的小山上为白雪环绕。夜里解冻的东风虽然很急,但环境的严寒酷冷却一点也没有减。“墙下”与“小山”空间相错落,“浓阴”与“玉”色调上相映衬,形象地反映了高下差异会影响物候现象。三、写“积云”变

文档评论(0)

中小学K12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