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终结版好.ppt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终结版汇报人:2024-01-07

目录CONTENTS绪论病因学基础病机学基础常见证候类型及其护理措施经典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CHAPTER绪论

中医护理学特点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预防为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中医护理学发展历史中医护理学起源于古代,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护理方法。中医护理学定义中医护理学是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保健护理、临床防治疾病的综合学科。中医护理学概述

病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是正气不足,外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邪气。了解病因有助于判断疾病性质和发展趋势。病机对疾病演变和转归的影响中医通过审证求机的方法,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机理,为治疗提供依据。掌握病机有助于把握疾病变化规律,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病因病机在中医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实践中,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方法,如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平衡、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病因病机在中医护理学中重要性

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01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能够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处理常见病症02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的中医护理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处理常见病症,减轻患者痛苦。培养中医护理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03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应逐渐培养起中医护理思维,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分析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并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本次课程目标与要求

02CHAPTER病因学基础

为百病之长,易袭阳位,其性开泄,善行数变。外感六淫风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寒邪为阳邪,其性炎热,暑多挟湿。暑邪易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湿邪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燥邪为阳邪,其性炎上,易伤津耗气,火易生风动血。火(热)邪

喜则气缓,过度喜乐可使人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喜怒则气上,暴怒可致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怒忧则气郁,过度忧愁可损伤肺气,导致气机郁滞。忧内伤七情

思则气结,过度思虑可导致脾气郁结,运化失常。思悲则气消,过度悲伤可使肺气耗伤。悲恐则气下,过度恐惧可致肾气不固,气陷于下。恐惊则气乱,猝然受惊可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惊内伤七情

饮食劳倦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可导致脾胃受损。劳倦过度过度劳累可耗伤人体正气,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外伤包括金刃、跌打、虫兽咬伤等,可直接损伤人体皮肉筋骨。寄生虫如蛔虫、蛲虫等,可影响脏腑功能,导致疾病发生。胎传指母体在怀孕期间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胎儿出生后即带有某种疾病。其他因素

03CHAPTER病机学基础

01正气充足时,邪气难以侵入人体,疾病无从发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02邪气之所以能侵犯人体,必然是由于正气虚弱,不足以抗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03正邪相争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发生与否。若正气胜,则邪退而病愈;若邪气胜,则正衰而病进。正邪相争,胜负决定发病与否正气与邪气相争关系

包括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等,具体表现为五脏六腑各自功能异常的症状。主要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外伤、虫兽伤等。这些因素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从而产生各种疾病。脏腑功能失调表现及原因脏腑功能失调的原因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

包括气虚、气滞、血虚、血瘀、津液不足、水液停聚等。这些失常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症状,如疼痛、肿胀、麻木、眩晕等。气血津液失常的表现主要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这些因素导致气血津液生成不足或耗损过多,或因其运行失常而滞留于体内某些部位,从而产生各种疾病。气血津液失常的原因气血津液失常表现及原因

04CHAPTER常见证候类型及其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患者受凉,特别注意头部、背部和足部的保暖。保暖避风给予辛温解表的中药,如麻黄、桂枝等,以驱散体表的风寒。辛温解表让患者多喝热水或姜糖水,以温中散寒,同时避免生冷、油腻食物。饮食调理风寒束表证护理措施

清热利湿给予清热利湿的中药,如黄芩、黄连等,以清除体内的湿热。保持皮肤清洁注意患者皮肤清洁,避免抓挠,防止感染。饮食调理让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冬瓜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湿热蕴结证护理措施

03饮食调理让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萝卜、梨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01清化痰火给予清化痰火的中药,如瓜蒌、贝母等,以清除体内的痰火。02安神定志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可给予安神定志的中药,如酸枣仁、远志等。痰火扰心证护理措施

疏肝理气给予疏肝理气的中药,如柴胡、香附等,以缓解肝郁气滞的症状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