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的临床复杂性.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没有明显的社会/职业功能损害,或需要住院;没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个体的功能改变可以表现为效率、成绩、创造力显见的提高,而另一些病人也可能有某些社会/职业功能损害轻躁狂发作时的心境肯定与该个体平时非抑郁时的心境不一样,其功能改变亦肯定不同于其通常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双相障碍筛查工具有助于临床的诊断。目前HCL-32、MDQ和MINI量表的中文版本在中国也已有研究单位展开初步的工作,临床上也已有所应用。*首次发作为抑郁的,极易被误诊:BPD患者以抑郁发作起病者人数10倍于以躁狂发作起病者对轻躁狂或躁狂发作认识不足,甚至误认为正常境遇性心境变化(包括医者和患者),故BP-Ⅱ型障碍诊断的关键在于对轻躁狂发作的正确认识双相障碍的诊断率低(2)第30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混合性发作概念过于狭窄的表现DSM-IV中严格的混合性发作在临床少见,只占躁狂发作的1/3,混合性发作的10%(McElroy)属严重的,常伴精神病性症状,治疗困难,康复慢,自杀率高临床中所见大多为较轻性的双相障碍的诊断率低(3)第31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双相障碍共病高:儿童少年期品行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焦虑障碍:SAD、OCD、PD、GAD青年期焦虑障碍:SAD、OCD、PD、GAD、PTSD冲动控制障碍:蓄意自伤行为、网络依赖物质依赖和滥用:成年期焦虑障碍:SAD、OCD、PD、GAD、PTSD经前期紧张症(PMS)或经前期烦躁性障碍(PMDD)物质依赖或冲动控制障碍:尼古丁、酒精、大麻、可卡因、海洛因、软毒品、病理性赌博双相障碍的诊断率低(4)第32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双相障碍患者确诊前的诊断抑郁症 60%焦虑障碍 26%精神分裂症 18%人格障碍 17%物质滥用 14%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11%HirschfeldRM,etal.JClinPsychiatry2003;64:161-174第33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双相障碍最常见的共病双相障碍最常见的共病为焦虑障碍和物质滥用这两类常见的共病对双相障碍的治疗和预后都有显著的不利影响,成为双相障碍治疗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有些研究者发现,焦虑障碍和物质滥用是导致双相障碍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正确识别、诊断和处理这类共病也成为有效治疗双相障碍的重要前提第34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双相障碍共病焦虑障碍临床特征患者发病年龄较早(15.6±7.9VS.19.4±8.3)发作与住院更频繁(快速循环发作)恢复可能性下降(33.8%VS.59.3%)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较差缓解时间较短(113daysVS.262days)更容易发生自杀(终生患焦虑症OR=2.45,现患OR=1.9)物质滥用或依赖风险增加SimonNM,etal.AmJPsychiatry.2004,161:2222第35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双相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二者共病原因遗传基础一级亲属中共病与遗传交叉现象常见ADHD可能是双相障碍早期发作标志之一诊断标准中症状学标准存在重叠话多、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运动性兴奋儿童期双相障碍症状不典型呈慢性、快速循环和混合发作第36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双相抑郁诊断双相抑郁难以早期诊断的原因对双相抑郁的急性和长期治疗的研究较少DSM-Ⅳ双相抑郁的诊断需要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病史,然而超过50%的双相障碍患者以抑郁发作起病单、双相抑郁临床表现几乎没有区别部分医生未能及时识别患者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第37页,共5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非双相vs双相抑郁——流行病学/共病非双相双相起病年龄25–3015–19 发作次数少多持续时间较长较短家族史较多非双相较少心境障碍较多双相较多心境障碍共病 惊恐发作较少,GAD惊恐发作较多,GADPersonalCommunication:RHPerlis,MD.GhaemiSNetal.JClinPsychiatry.2001;62:565-569.Simon2003NierenbergAA,FeinsteinAR.JAMA.1998;259:1699-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