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题稿——2024年整理.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备考资料word版——2024年最新整理《《《《《《

小学数学说题稿

——张艳燕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我的说题交流分为这样六部

分:题目背景、题目分析、思路解法、指导策略、拓展以及反思。

一、题目背景。

我今天说题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01页,第六单

元整理与复习中数学思考例2,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逻辑推理问题,小学数学

教学中,经常要用到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

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2

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二条: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

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

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新课程标准

还对推理能力做了这样的解释,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

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

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

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二、题目分析

这道题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推理的方法和

》》》》》》备考资料word版——2024年最新整理《《《《《《

依据,构建推理框架,同时也是利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这一

类型题的解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

例2这个逻辑推理问题,需要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此题

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常用策略“排除法”,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我们也可

以首先先不列表,先排除,在经历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初步感知

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大胆设想,动手操作展示,另外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

的必要途径。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

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积累学习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路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某

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针对逻辑推理问题,出示最会推理的有

几个传奇人物:柯南、福尔摩斯

教学思路:1、可以先明确题中给与的隐藏条件:同时到会的肯定不同班,

不同时到会的可能同班,列出已知条件,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路更

清晰。

2、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根据条件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

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下,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释疑解惑尝试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

》》》》》》备考资料word版——2024年最新整理《《《《《《

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促进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面发展。

3、在同学们遇到问题解决不明朗时,指导学生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利用

表格和排除法,找到答案。

4、在“表格法”中,以√和×分别代表到会与缺席。列表的方法,可用直观、

清晰的方式呈现抽象的已知信息,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推

理得出结论。

四、指导策略

(1)引导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呈现题目后,要让学生读题,使他们充分理解题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再

作适当的引导。例如,可以让学生说说,第一次到会的有A、B、C,说明A不

可能和谁同班。学生有了这些基础,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推理。

(2)让学生独立思考,个性化解决。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如有学生会直接根据条件推理:从第一

次到第三次到会情况看,A去了两次,这两次其他班到会班长是B、C和E、F,

只有D两次都没有到会,说明A和D同班,同样道理,可以推出B、C和谁同

班。每种方法,教师都应让学生充分表达,并让其他学生听懂。

(3)要适时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

如果学生不理解上述推理,教师可以“为更清楚地表示他

文档评论(0)

xiangshang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高新区向上信息技术咨询中心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101MA7B8T2M5C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