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填空及注释译文.docxVIP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填空及注释译文.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赠友人》,唐代文学家李白所作。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热爱自由、富有想象力的诗歌风格著称。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情和爱情的深深热爱,以及他对于美好未来的期许。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填空及注释译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填空及注释译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

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

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辞:辞别。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

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

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

们一样。仰头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盼着能够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作者简介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

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

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210年(宁宗嘉定三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此诗

为陆游的绝笔,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